句子抄
本周热门原创
▼
首页
搜索
本周热门原创
最新原创句子
推荐原创句子
比之于山川湖泊、大漠荒原,都市是非常脆弱的。
——余秋雨《山居笔记》
既然大树上没有一片叶子敢于面对风的吹拂、露的浸润、霜的飘洒,整个树林也便成了没有风声鸟声的死林。朝廷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片表面上看起来碧绿葱茏的死林,“株连”的目的正在这里。
——余秋雨《山居笔记》
废墟是以往功业的遗留,镜泊湖完全离开了功业,因此也没有废墟,永远是一派青春、一派妩媚,妩媚了上万年也不见老,被它妩媚过的建功立业者都一一化作了尘土,而它还是妩媚着。像镜泊湖一样清冷和漠然,多好。
——余秋雨《山居笔记》
他们为了文化和文明,可以不顾物欲利益,不顾功利得失,义无反顾,一代又一代。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高贵者确实是愚蠢的,而聪明的却是那些卑贱者。
——余秋雨《山居笔记》
一路上我在想,区区如我,毕生能做的,至多也是一枚带有某种文明光泽的碎片罢了,没有资格跻身某个遗址等待挖掘,没有资格装点某种碑亭承受供奉,只是在于蒙昧和野蛮的搏斗中碎得于心无愧。无法躲藏于家乡的湖底,无法奔跑于家乡的湖面,那就陈之于异乡的街市吧,即便被人踢来踢去,也能锵然有声。偶尔有哪个路人注意到这种声音了,那就顺便让他看看一片淡青色的明亮。
——余秋雨《山居笔记》
他成熟了,眼前几乎找不到什么对手,但他还是经常骑着马,在中国北方的山林草泽间徘徊,这是他祖辈崛起的所在,他在寻找着自己的生命和事业的依托点。
——余秋雨《山居笔记》
契丹人占领渤海国首都之后,先是尽情地抢掠了一番,后来发现一座城市是一种无形的情绪的集中,一种文化默契的定型,哪怕是无声的砖石檐墙、大街通衢也会构成一种强大的故国之思和复仇意念,要去捕捉却又不知去向,以为没有了却又弥漫四周。
——余秋雨《山居笔记》
我在高楼间想着废墟,在昔日荒凉的渔村想着昔日喧腾的华都,在一百多年后的热闹中想着一千多年前的热闹,在波光浩淼的吐露港海湾想着荒草丛中的那口八宝琉璃井。
——余秋雨《山居笔记》
园林是用来休闲的,何况是皇家园林,大多追求方便平适,有的也会堆几座小山装点一下,哪有像这儿的,硬是圈进莽莽苍苍一大片真正的山岭来消遣?
——余秋雨《山居笔记》
这山林便是避暑山庄北部最后的屏障,就像一张罗圈椅的椅背,在这张罗圈椅上休息过一个疲惫的王朝。
——余秋雨《山居笔记》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山居笔记》
千万不要为万众瞻仰而高兴,看看瞻仰者的眼神吧,最严重的危机已在那里埋伏。
——余秋雨《山居笔记》
我踏着青苔和蔓草辨识和解读着一切能找到的文字,连藏在山间树林中的石碑都不放过,读完一篇,遍舒松开筋骨,四周看看。
——余秋雨《山居笔记》
这些流放者却在艰难困苦之中齐心协力地克了这种弊端,写下了学术史上让人惊喜的一页。他们脚下的这块土地给了他们那么多无告的陌生,那么多绝望的辛酸,但他们却无意怨恨它,反而用温热的手掌抚摸着它,让它感受到文明的热量,使它进入文化的史册。
——余秋雨《山居笔记》
灾难确实能净化人,而且,能净化好多人。
——余秋雨《山居笔记》
这么潦草的告别,总以为会有一次隆重的弥补,事实上世间的一切都无法弥补,我就潦草地踏上了背井离乡的长途。
——余秋雨《山居笔记》
身体的强健和精神的强健往往是连在一起的。
——余秋雨《山居笔记》
灾难,对常人来说也就是灾难而已,但对知识分子来说就不一样了。当灾难初临之时,他们比一般人更紧张,更痛苦,更缺少应付的能耐;但是当这一个关口渡过之后,他们中部分人的文化意识又会重新苏醒,开始与灾难周旋,在灾难中洗刷掉那些只有走运时才会追慕的虚浮层面,去寻求生命的底蕴。
——余秋雨《山居笔记》
生逢乱世,他们用自己的嶙峋傲骨支撑起了全社会的人格坐标。
——余秋雨《山居笔记》
打交道的结果可能是丧失自己,也可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把自己找回。
——余秋雨《山居笔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 转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