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抄
最新原创句子 第24页
▼
首页
搜索
推荐心语
最新发布
今日热门
最受欢迎
生活固然是“重负”固然是西西弗斯肩头的“巨石”,也如我们常常哀叹的“人生不如意生之八九”,可是“重负”之下何尝不是埋藏着“恩赐”?我们常说,爱与责任比肩而立,自由与命运比肩而立,人道与人性比肩而立。若责任不是沉重的,由怎见爱的深沉?若命运不圈定其边界,生命不存在死亡,我们又有谁在乎有生之年是否虚度,又有谁会关心在有限的人生中灵魂何以能无限自由?若生活没有“重负”,我们又该拿什么来对人性的顽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使之越来越具有德性的温润,散发人道的柔光?事实上,有多少人的刚毅坚强是由“挫折”磨砺而成,有多少人的成熟练达脱胎于深沉的“受难”,有多少人的纯真恰恰是双脚深陷“淤泥”中不忘仰望星空,一个人肩头扛下了多沉重的苦难,胸中就承载着多伟大的情感
——陈果《好的孤独》
感恩不必急于回报,否则他人的美善反倒被我们当成了一种心头的负担。他人的好意反倒成了我们寝食难安的亏欠。
——陈果《好的孤独》
孤独藏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找到它你就可以脱胎换骨。
——陈果《好的孤独》
“孤独”源于精神的自由自在,即使身处闹市、被人群包围,也依旧如急流中的一块浮木、沙漠中的一位托钵僧,穿行人世,心无纤尘。当你沉入自我并享受孤独时,人群在你眼中自动隐退,因为喧嚣业已从你心中淡退,或者说,你业已从喧嚣中淡退。而“寂寞”是一种病,源于心灵的饥饿、精神的营养不良,它需要用人群与喧闹来治疗,像病人一样需要身边常有人陪伴,它需要用迎来送往来遗忘内心的狂躁不安。
——陈果《好的孤独》
孤独不是人类刻意的自我培养、自我要求、自我改造,不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而是自然最古老的真相,是万物最原始的本来面目。人在离开母体之后,一直是孤独的,我们的皮肤隔开了我们与外界,我们孤单地蜷缩在自我的皮囊之中。传说中神是孤独的,正因为如此,他造出了人来和自己做伴;真理是孤独的,正因为如此,能与之亲近的人永远只是极少数。我们所居住的这个热闹的地球是孤独的,在广袤的宇宙中,它不过是一个孤独的蓝色的小点,淹没在无边的静默之中。
——陈果《好的孤独》
压抑与麻木渐长,虚荣随冷漠共生!
——陈果《好的孤独》
为了活在社会的主流内,我们选择了活在自我的边缘外。
——陈果《好的孤独》
孤独很多时候的表现形式是沉默,但沉默不足以代表孤独,孤独与任何可见可闻的形式无关。有些年轻人用抽烟来制造烟雾包裹中的寂寥,或者借酒来玩弄氤氲醉意中的寂寞,或者走颓废路线来表露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这是一种摆酷,或是一种造作,那只是对想象中的孤独的描摹,是流于表面的装扮,是看似冷寂的面具之下一颗急欲引人注意的虚荣心在作祟,而不是真正的孤独者的风范。孤独源于思想的充沛饱满,是思想自发的精神流浪。
——陈果《好的孤独》
决定你我能否成为朋友,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时间。
——陈果《好的孤独》
只有无法接受真实自我的人,才会用虚构的美丽自己骗自己,那是一种直面真相的瘫软无力。如果一个人无可避免地生而有弱点,那么不能接受自己有弱点,恐怕才是他最无可救药的“弱点”。
——陈果《好的孤独》
“孤独”是由自我思想的丰富性而带来的对独处的近乎贪婪的偏好与享受,那是一种对自我充实饱满的精神生活的不紧不慢的消化、悠然自得的回味,娴静而从容。而“寂寞”是由自我内心的荒凉、思想的贫乏而引起的对独处的恐慌,精神的空洞使我们直觉到生命的虚无,情感的真空使我们怀疑自我的存在,那是一种灵魂中空的干瘪,是绚烂的烟花在高空瞬间绽放、又坠回广漠低沉的黑暗中的无望,焦灼却疲乏。
——陈果《好的孤独》
我们能欺骗的往往是信任我们的人,而信任我们的人最不能承受的就是我们欺骗他们。
——陈果《好的孤独》
我很喜欢法国人常挂在嘴边的那句“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他们在欢笑之时用它赞美人生,在悲伤之中用它调理伤口。这句话的妙处就在于它透露了生活不可预测的无常与善变——苦与乐,微妙地衔接着每一天的起承转合。
——陈果《好的孤独》
与“寂寞”相比,“孤独”是一种更高贵更优美的状态,人需要“孤独”,独处时自我的“真实”能还给我们精神的自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前辈们讲究“慎独”:从人群中抽身而出,从喧哗中隐匿,返回独对天地、独对真实之自我的存在。我们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并不多,或是在忙于应对本能的吃喝拉撒睡,或是在应接不暇地做着杂七杂八的事,接触着亲疏不一、形形色色的人,我们应当给自己更多独处的时间,为的是卸下“面具”,自如生活,如我所是——本色、自在、真情实感。
——陈果《好的孤独》
不是世界离你远了,是你离自己的心远了。
——陈果《好的孤独》
“孤独”是自得其乐的独处,是自成体系的完整。就像一个小女孩在嘈杂的房间的一角静静地折纸、画画、凝视着鱼缸中的小鱼,心无杂念,旁若无人,那是一种将散轶于外部事物之中的眼光引回内心世界的专心致志,那是一份心境和平的自给自足、清明安和而无所外求的精神圆融。而“寂寞”是无可慰藉的空虚,是急于冲破的樊笼,深陷其中的人往往不知道做什么好,做什么都沉浸不进去,都打不起精神,都不快乐;任何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难以激发起自己对于生活拥抱欢呼的热情;翻了一圈电话本,数百个名字里却找不到一个真正想说话的人;电视频道换了又换,却都显得那么枯燥乏味;想痛哭流涕,想声嘶力竭地大喊,想在暴雨里狂奔,来驱赶压迫着自己的精神低迷……
——陈果《好的孤独》
我们大可以活成我们自己,活得更本色一点、更真实一些,反正还是会有人喜欢你、有人不喜欢你。但至少你会更喜欢你自己。
——陈果《好的孤独》
中国俗语有云,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今之世,西力东渐,正是此一形势,则中国人又当何以自处。实则其道仍在。父顽母嚣,舜亦有孝道可行。洪水为灾,尧亦有君道可行。顺于外,让于旁,而内守其己,父母亦为之感悟,洪水亦为之平息。若遇一兵,己亦变而为兵,则既先失其为己,他又何足论。《孙子兵法》有云:“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为己立己之学,此即先为不可胜之学
——钱穆《晚学盲言》
悦即是此情感,你试反身自学,究竟此心悦不悦呢?这要问你自己了。诸位说,我心所悦运动、唱歌、跳舞、看电影、喝咖啡,多得很。孔子不是说这些不开心,孔子只说像我这般学习也开心。那么你何不从此途上来一试呢?
——钱穆《晚学盲言》
中国则重情轻欲。但情中必有欲,欲中亦必有情。大体言之,对物则欲多于情,对人则情多于欲。对未得则有欲,对已得始有情。故男女恋爱多在欲,夫妇结合乃见情。果有情则欲自淡,至于无,斯见情之纯。
——钱穆《晚学盲言》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 转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