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抄
最新原创句子 第50页
▼
首页
搜索
推荐心语
最新发布
今日热门
最受欢迎
因为我们必须先有哭,才有欢笑,有悲哀而后有醒觉,有醒觉而后有哲学的欢笑,另外再加上和善与宽容。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在古代与现代作家中,一个人必须要找到一个其神意与自己的神意相会合的作家。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得读书的真正的好处。一个人必须要毫无依赖的独自去搜寻他的大作家。究竟谁是所爱好的作家,这问题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也许连那本人自己也无法回答。这正如一见倾心的情形一样......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人类的快乐属于感觉。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在读书上,一个教员不能强迫他的学生爱其所爱,一个父母也不能期望他的子女有他们同样的旨趣。如果一个对于他所读的书没有兴趣,那么一切东西都是白费的。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能领会女人的妩媚而不流于粗鄙,能爱好人生而不过度,能觉察到尘世间的成功和失败的空虚,能够生活于超越人生和脱离人生的境地而不仇视人生,就是理想的哲学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旅行的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智慧或最高型的思想,它的形成就是在现实的支持下,用适当的幽默感把我们的梦想或理想主义调和配合起来。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花朵美丽是因为色彩,服饰美丽是因为有人穿。大千世界,没有内涵的事务不可能美丽。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真正有益的读书,便是能引领我们进到这个沉思境界的读书,而不是单单去知道一些事实经过的读书。人们往往耗费许多时间去读新闻纸,我以为这不能算是读书。因为一般的新闻纸读者,他们的目的不过是要从而得知一些毫无回味价值的事实经过罢了。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一个强烈底决心,以摄取人生至善至美;一股殷热的欲望,以享乐一身之所有,但倘令命该无福可享,则亦不怨天尤人。这是中国人“知足”的精义。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所以人类是一种好奇的、梦想的、幽默的、任性的动物。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享受大自然不单是限于艺术和图画,显现于我们眼前的大自然是整个的,它包括一切声音/颜色/精神和气氛。人则以了解生活的艺术家的资格去选择大自然的精神,而使它和自己的精神融合起来。这是一切中国文人所共持的态度。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现代的人们对人生过于严肃而充满着烦扰和纠纷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智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丽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在弘一法师的世界里,百衲一,破毛席,毛巾一样好;青菜,萝卜,白开水同样好。咸也好,淡也好,样样都好。能在琐屑的日常生活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欢愉的心情关照出人生本来面目。这种自在的心境,宛如一轮明月,是何等的境界。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人生世上,他的问题不是拿什么做目的,或怎样去实现这目的,而是怎样去应付此生,怎样消遣这五六十年天赋给他的光阴。他应该把生活加以调整,在生活中获得最大的快乐,这个问题跟如何去享受周末那一天的快乐一样实际,而不是形而上的问题。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他并没有虚幻的憧憬,所以无所谓醒悟;他从来没有怀着过度的奢望,所以无所谓失望。他的精神就是如此得了解放。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吃一个人所喜欢吃的东西终究是最合卫生的吃法,因为他知道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顺利。读书跟吃东西一样,“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教师不能以其所好强迫学生去读,父母也不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们一样。如果读者对他所读的东西感不到趣味,那么所有的时间全都浪费了。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 转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