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抄
最新原创句子 第7页
▼
首页
搜索
推荐心语
最新发布
今日热门
最受欢迎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想适应。 认为刑罚应该主要关注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人身危险性越高的人越是要受到更重的惩罚。...惯犯的人身危险性更高,所以刑罚也应该越重。这种立场被称为刑事社会学派。
——罗翔《刑法学讲义》
只有明确的法律才能保障公民的合理预期,而这是自由的关键
——罗翔《刑法学讲义》
罪行法定反对罪行擅断,使公民免受任意刑杀的恐惧,它必须体现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自由的基本精神。
——罗翔《刑法学讲义》
我国刑法其实就是一种折中说,同时用法益侵犯说和规范违法说两种理论来支撑刑法的正当性,法益作为入罪的基础,而伦理作为出罪的依据。...但是永远没有最完美的折中,只有一个相对完美的折中
——罗翔《刑法学讲义》
基于法益侵犯说,一种行为被规定为犯罪,是因为它侵害了一定的法益。法益理论是对刑罚权在实质上的限制,它使得一个表面上符合法条的行为并不能理所当然被视为犯罪,司法者必须积极加以证明它侵害了一定的法益,否则行为就不构成犯罪。
——罗翔《刑法学讲义》
伪造货币罪所侵犯的法益是货币的公共信用,即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给人们提供的交易信心。
——罗翔《刑法学讲义》
至于结果正义,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英国法理学家边沁的功利主义,判断行为对错的最终标准是看行为能否增进人的幸福快乐,法律的正义一定要体现最大多数的最大利益。
——罗翔《刑法学讲义》
行为正义最骄傲的表达就是即使天塌下来,正义也必须得到践行。其代表人物就是康德,他的经典语录是“道德本来就不教导我们如何使自己幸福,而是教导我们如何使自己无愧于幸福”。
——罗翔《刑法学讲义》
“危害”是一种价值判断,不包括社会生活中允许的惯常危险行为。比如张三夜观星象,觉得明天飞机可能会掉下来。第二天,张三就帮李四全家购买了头等舱,请他们坐飞机。最后飞机果然坠机,李四全家罹难。张三在主观上有恶意,但是请人乘坐飞机并非危害行为,因为飞行危险是社会生活中允许的危险。
——罗翔《刑法学讲义》
但正如尼采所说: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所以法治从不对权力抱有良善的假设,因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倾向于绝对腐败。相比于犯罪,不受约束的公权力可能带来更大的危害。
——罗翔《刑法学讲义》
民不畏死又奈何以刑惧之。
——罗翔《刑法学讲义》
当然人需要有原则,你可以坚持原则,但也一定要注意原则有模糊地带,很多时候妥协不是牺牲原则,很多时候妥协是为了坚持原则而有所让步。
——罗翔《刑法学讲义》
显然她们在内心深处肯能认为自己没有选择的机会,但这一切在法律上,只能被冷冰冰地定性为交易。
——罗翔《刑法学讲义》
行为人应当把对方视为有理性的人,在进行性行为之前,应当有义务睁开自己的眼睛和使用大脑,不要试图读懂对方的心,而是要给她说出自己医院的权利。和一个没有意图表示的人发生性行为完全是把对方当成了客体,如果还无视对方语言上的拒绝,那行为人显然是在已有的伤害上又添污蔑。这种非人性的行为加深了对对方人格和自治权的否定。
——罗翔《刑法学讲义》
变化无穷的市场往往比人类理性更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人们会讲公权力机关作为打击报复的工具,以至法律无限放大人性的幽暗,不仅没有促进正义,反而制造了更多的罪恶。 我们必须接受对立观点对我们立场的调整和修正,永远不要在自己看重的立场上附着不着边际的价值。人类食物复杂万分,很多时候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 人是目的,人不是纯粹的手段,我们既不能把他人,也不能把自己当成纯粹的手段,人不仅要尊重他人,也要尊重自己。 法律虽然无力劝人向善,但至少要对严重违背道德的剥削行为进行打击,否则不法行为就会如没有防控的疫病一样蔓延,最终导致社会的瓦解崩溃。
——罗翔《刑法学讲义》
刑法的合理性不是来自形而上学的推理,而是来自它所服务的道德观念。如果法律过于刚性,司法的作用不是让它更加刚硬,而是要用道德润滑剂让法律柔软,满足民众的常情常感。 法律不可能比它的民族更加优秀,尽管它能够随着标准的提升而日趋严谨。
——罗翔《刑法学讲义》
法治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在于尽可能给人们提供一种相对确定感,让人不至于陷入无序的恐慌之中。因此,不能因为对于疾病的恐惧就突破法治的基本原则,否则就将陷入另一场更大的瘟疫。
——罗翔《刑法学讲义》
人们往往能够成熟极端而短暂的痛苦,但却很难忍受长期持续的煎熬。 法治的根本的前提是对人类内心幽暗势力的预设。
——罗翔《刑法学讲义》
因为理性的人必须接受内心道德法则的自律,自律是理性自己给自己下达的命令,是一种不可违背的绝对命令,违反绝对命令,必须要承担道义上的责任。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复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无比灿烂星空和心中神圣的道德法则。 仁慈只有当其生长于正义岩石的缝隙中,才能开花。若将其移植到人道主义的泥沼,它将变成食人草,而其可怕之处更甚,因为它依然顶着可爱绿植的名字。
——罗翔《刑法学讲义》
人们习惯于在自己看重的事情上附着不着边际的价值,司法机关往往看重打击犯罪的价值,而忽视了其他职业的稳定性。
——罗翔《刑法学讲义》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 转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