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抄
教育
▼
首页
搜索
标签:#教育 的句子
所有标签
关于"教育"的句子:
本页收录的
教育的句子
/
关于教育的句子
根据受欢迎度及发布时间排序,这些描写教育的句子/好句/经典语句可以用来参考写作或设置QQ个性签名等用途。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有关教育的句子,欢迎
发布
出来与我们共享。
大学,这个制度是好的。比死亡制度差点,占第二名。它刚好在社会三大制度(强迫教育,强迫工作和强迫结婚)重叠交接的点上,这三大制度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三重伟大加乘在一起,反而得以暂时自沉重的伟大性中逃脱。它和死亡都是种类似安全门的逃脱制度,它占第二名的原因是,死亡通到的是太平间,大学却从单绳制度通到天罗地网的社会。并且,死亡是人人平等,大学则从某些人身上刮取不仁道的膏脂,仁道地涂在另一些人身上。
——邱妙津《鳄鱼手记》
诚然,没有比做这种人更让人懊丧的了,比如说,虽然很富有,出身也不坏,再加仪表不俗,受的教育也不坏,也不蠢,甚至还很善良,然而与此同时,却没有任何才华,没有任何特点,甚至没有一点怪癖,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思想,反正跟“所有的人”一模一样。财富倒有,但并不像罗思柴尔德那样富甲天下;出身世家,但是从来不曾有过任何足以荣宗耀祖的业绩;外表不俗,但风度欠佳;有相当的学识,但是无用武之地;人也似乎很聪明,就是没有自己的思想; 良心是有的,但是待人缺乏宽厚,等等,等等,各方面都如此。世界上这种人多得不可胜数,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得多。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
爱尔维修信奉洛克的“心是tabularasa(白板)”的学说,他认为个人之间的差异完全是由于教育的差异:按每个人来说,他的才能和他的道德都是他所受的教导的结果。爱尔维修主张,天才常常出于偶然:假使当年莎士比亚没有被发觉偷猎,他就会成为一个毛织品商人了。爱尔维修对立法的兴趣来自这个学说:青年期的主要教导者是政体及由此而生的风俗习惯。人生来是无知的,却不是愚钝的;教育把人弄得愚钝了。
——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
人生来无知但不愚蠢,反而是教育让人变得愚蠢。Men are born ignorant, not stupid; they are made stupid by education. - Bertrand Russell
——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
5月上句,他在北京和蒋梦麟等同游一座喇嘛庙,求得一签,签诗曰:“家道丰腴自饱温,也须肚里立乾坤。财多害己君当省,福有胚胎祸有门。”这位受过美国科学教育的实业家感叹:“宇宙之间一切处所,无往不为万灵所寄托。”签诗仿佛默知其捐资助学的事,使他更坚决地去做这件事。
——傅国涌《大商人》
渴望教育乃是一种贵族式的渴望。一个人只要稍许成个家,或者开始谈情说爱,就会希望拥有财产。
——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
批评一般集中在关于茶馆生活的几个方面:赌博、看“淫荡”和“暴力”的戏、浪费(金钱和时间)、妇女进人有伤风化等。改良精英对妇女出入公共场所甚为不满。这种态度与我们过去所认为的他们对妇女的态度应该比守旧者更为开化和宽容大相径庭。这些改良者推动了许多以西方和日本为范本的经济、教育、社会方面的改革,但他们在妇女问题上比其在西方的同侪保守得多,认为妇女在公共场所的抛头露面是“不文明”的。
——王笛《茶馆》
大众娱乐是一个强有力的教育工具,许多人尤其是那些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人,从地方戏、评书等表演中接受历史、文学、传统价值观的熏陶。改良精英和政府官员认为地方戏可以用来开民智,推进“文明”,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政府颁布规章以控制民众的娱乐,利用公共娱乐灌输正统思想,影响普通人的头脑。这个研究也揭示,在不同的层次上人们接受不同的价值观,有的倾向正统,有的则陷入异端,显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分野。不过这种分野经常是模糊的,而且还彼此重叠。因此,茶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精英和大众、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相互作用的理想空间。
——王笛《茶馆》
人口迅速增多带来的最明显压力便是土地资源和粮食的供应不足。当人口增长达到土地承载的临界点时,土地和粮食便成为人口增长的最大限制因素,从而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这场运动使中国人口损失了1/6。中国古代社会分层就像金字塔:统治者位于金字塔的顶点,拥有最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相关的宗室、贵族拥有特权;下面庞大的人口按士、农、工、商来划分。其实中国社会的阶层是多元的,并非绝对分隔和对立,阶层之间是流动的,这种流动可能是向上的,也可能是向下的,其中教育和财富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王笛《碌碌有为》
在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仍然生活在过去长期形成的社会行为和文化传统中,政治革命可以在短时期内完成,但是文化、传统、习俗、审美、信仰等,却是长期存在的。 过去对我们今天的人际关系、生活和饮食、教育和思想、思维习惯,一切的一切,仍然产生着明显或者潜在的影响。 …… 讲社会史,首先就需要回答这样的问题:社会史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史? 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20世纪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费尔南·布罗代尔,把历史过程分为长时段(自然史人、中时段(社会史)和短时段(政治史)。 …… 海面上的波涛往往由下面的潜流决定,所以我们要把历史放到显微镜下,仔细分析,只有听到普通人的声音,才能得到有血有肉的、更鲜活的、更真实的历史。
——王笛《碌碌有为》
我在普林斯顿的教授常说,读研究所不只是另一个学术的里程碑,而是一个转折点,代表从学生到成为真正的科学家的第一次转变,把热情转化为旅程,将喜好变成一种身分,把教育磨练成生涯、声响和人生的基础。
——李飞飞《我看见的世界》
那时我太年轻,每一次分离,我都还没有准备好。每拍完一部戏,我都像被恋人抛弃。回到学院的日子味同嚼蜡。我在课堂里坚持着,度日如年。没办法,十八岁的我已是曾经沧海难为水。进学院前我对英语的热爱,已经被跟不上学业的压力和无趣的科班教育磨损为乌有。
——陈冲《猫鱼》
如果敌人属于其他人种,或者语言、宗教、意识形态不同,那就会有心理距离,杀起来会容易得多。平时就与其他民族有心理距离的人,即相信自己所属民族优秀、其他民族劣等的人,在战争中很容易变为杀人者。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常见。只要再将敌人劣等、与畜生无异的观念灌输进他们的意识,打着正义旗帜的杀戮就可以开始了。这种洗脑教育,在所有的战争中,乃至平时,都屡见不鲜。
——高野和明《人类灭绝》
事实上,他和教研室同事的对话多是如下内容:高考新动向、课件制作标准、网课讨论流程、教学案例上传方式…一群人翻来覆去,就是在揣摩出题人的心思。教师围绕试题,像是围绕磨盘打转,缰绳都磨白了,语文教育离文学本身越来越远。他在课堂的缝隙里努力挤进真正的文学,仅有寥寥响应。更多的“做题家”和他们的家长想要更“实用”的东西。
——杨素秋《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高考不会考这些。王彦明跟学生讲这么多,只是希望他们能变得敏感,懂得欣赏美,尝得到诗歌的真实滋味。学生评价王老师“有些天真”“不太成熟”“还保持着一点热爱,会热泪盈眶”,这算是正面的反馈吧。但在外界看来,这样的中年人太不“成功”了,“灵魂的工程师”只是一个名号而已。家长向王彦明炫耀自己的别墅豪车,也炫耀自己和教育局局长县长市长都吃过饭喝过酒,问王彦明:“你跟他喝过吗?”
——杨素秋《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教师围绕试题,像是围绕磨盘打转,缰绳都磨白了,语文教育离文学本身越来越远。
——杨素秋《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智力测试的高分不能保证孩子今后能获得成功。
——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
让成年人了解自我,已经够难了,更不用说让他们基于对自己的认知去理解并引导孩子。
——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
如果智商测试得分不高,可以正确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提高分数。方法之一是,让他反复研究某种智力测试,直到他发现诀窍。
——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
父母说“不打不成器”?不对。刻板、专横的教育徒劳无益,它只能让孩子疏远教育者。
——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 转
取 消
标签:
#教育的句子
#关于教育的句子
#有关教育的句子
#描写教育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