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抄
死亡
▼
首页
搜索
标签:#死亡 的句子
所有标签
关于"死亡"的句子:
本页收录的
死亡的句子
/
关于死亡的句子
根据受欢迎度及发布时间排序,这些描写死亡的句子/好句/经典语句可以用来参考写作或设置QQ个性签名等用途。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有关死亡的句子,欢迎
发布
出来与我们共享。
和我同进入这个世界的人,其中有多少已经离去。
——马克·奥勒留《沉思录》
姥爷下葬那天,下着细雨,我把姥爷一生所得的铁路徽章都别在了他胸前,我告诉姥爷,我会做一个好人,将来与他在天上相见
——蒋雯丽《我们天上见》
医生说他太老了,身体的各个器官都衰竭了,只有心脏还不肯放弃。我想那是因为我吧,爸妈不回来,他怎么放心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这儿呢?
——蒋雯丽《我们天上见》
人死了都到哪去了?
好人在天上,坏人在地下。
——蒋雯丽《我们天上见》
以前我以为有一种鸟一开始就会飞,飞到死亡的那一天才落地。其实它什么地方也没去过,那鸟一开始就已经死了。
——王家卫《旺角卡门》
这正是人类,是我们这个末世中疲惫、贪婪、疯狂、幼稚的精英人类,是正在死去、愿意死去的欧洲人类:因每一种欲望而文雅,因每一种恶习而病态,因知识而欢庆沉没。准备好向前的每一步,也准备好向后的每一步,无比灿烂也无比疲惫。如成瘾者向吗啡屈服一般,向命运与痛苦屈服。孤独、空洞、老旧,是浮士德也是卡拉马佐夫兄弟,是兽也是智人。绝对坦诚,绝无壮志,绝对裸露,孩子似的怕死。充满疲倦地等待,等待着死亡。
——赫尔曼·黑塞《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
相较之下,人才是遭受死亡恐惧的困扰最频繁、最深切的生物。怎样面对死亡,怎样面对死亡带来的恐惧,因而成为我们不只在死到临头才需要思考的课题。 对死亡的认知与恐惧存在于人的观念层面,但这不意味着观念层面的存在就一定不够真实、不够现实。恰恰相反,人本来就是观念的动物。
——朱锐《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一本书就能使我飞过死亡 看云的人此刻看见了蜜蜂的翅膀 那是因为朗诵时我比乐曲更轻 比河水的反光 更容易飞过自己的身体 这难道还不算奇迹 一次遥远而偶然的书写 使不同的春天像一排轻轻碰击的杯子 美妙的连环 把银质的颤动递到我的手心 生活会以多快的速度 穿过身上的裂缝 假如从未有过述说 我们将如何肯定自己 很多时候,好像我仅仅等着一句话它一经说出 就会比车船更迅速地带我去远方
——李元胜《我和所有事物的时差》
生命位于将死未死的时刻,永远比已经沉入死亡的时刻更令人揪心。将死未死的生命也比已然死亡的生命距离我们更遥远,更难测。
——李娟《羊道三部曲》
天色渐渐暗下来,呵气成霜。我走出毡房,站在坡顶上四面张望。努力安慰自己:这是世上最古老的牧场。在这里,活着与死亡的事情都会被打磨去尖锐突兀的棱角。在这里,无论一个生命是最终获救还是终于死亡,痛苦与寒冷最后定会远远离它而去。都一样的,其实都一样的吧?其实到头来所有的牵挂都是无用的 又似乎更多的,我不是为着怜悯那马而难过,而是为自己的微弱无力而难过。
——李娟《羊道三部曲》
这样的世界里会有什么样的脏东西呢?至少没有黑暗诡异的添加剂,没有塑料包装纸,没有漫长曲折的运输保存过程。面粉、水和盐均匀地一一如相拥熟睡一般一一糅合在一起,然后一起与火相遇,在高温中芳香地绽放、成熟……这荒野里会有什么肮脏之物呢?不过全是泥土罢了,而无论什么都会变成泥土的。牛粪也罢,死去的小羊也罢,火焰会抚平一切差异。在没有火焰的地方,会有一种更为缓慢、耐心的燃烧——那就是生长和死亡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在一点点降解着生命的突兀尖锐之处。
——李娟《羊道三部曲》
人们试图从所有地方移除诗歌,上星期我在不同的地方被问到……两个人问了我同一个问题。那个问题时:诗歌有什么用?我对他们说,死亡有什么用?咖啡的味道有什么用?宇宙有什么用?我有什么用?我们有什么用?这种问题问得太奇怪了,不是吗?
——博尔赫斯《最后的对话 Ⅰ》
小初,死亡不过是一场告别,生命是世间万物通过一个躯体承载灵魂的过程,死亡只是交还这具躯体的时刻,我们不需要去一个特定的地点怀念他,心里有就永远都有。
——李潇《玫瑰的故事》
在你死之前就死亡,深深地走进它。
——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
如果墓地买在漂亮点的地方,也许你们会更愿意来看我
——帕特·波尼蒂帕特《姥姥的外孙》
为什么活着?因为世界上有让我死不瞑目的东西。
——李樯《黄金时代》
结婚,这是任何一个高傲的人,任何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在精神上的死亡
——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
上帝存在,也又不存在。 石头里没有疼痛,可是在对石头的恐惧中有疼痛。上帝是一种恐惧死亡的痛
苦。谁战胜痛苦和恐惧,他自己就是上帝。那时就有新的生活,那时就有新的人一切都是新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
城市发展吸引了许多移民,他们对“城市市民”这个身份的认同程度代表了市民社会的形成程度。 在传统社会,检验城市移民的市民意识,最好的办法是看他们对埋葬地的选择。对于许多移居者来说,如果他们在城市中死亡,那么他们所在的同乡会会帮助把遗体运回家乡埋葬,“魂归故里”的重要影响甚至延伸到当代社会。但当一个人或家族决心在城市立足,他们会把逝去亲人的遗体埋葬在城外的墓地中,甚至在城外购买永久性的墓地,这是身份认同转变的关键点。 市民对市民身份的认同越高,他们的情感越倾向于客居地,参与本地事务和公共福利事业的可能性也越大。也就是说,他越喜欢这个地方,就越想为它做贡献。
——王笛《碌碌有为》
在一个案例中,有一老者吸食女婴精髓,前后共十六人,导致十一个女孩毙命。虽然在本案中,老者并未采生折割人,但吸食精髓导致死亡这种涉及妖术的行为还是让官府比照“采生折割”之罪名对其进行了惩处。
——王笛《碌碌有为》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 转
取 消
标签:
#死亡的句子
#关于死亡的句子
#有关死亡的句子
#描写死亡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