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抄
宋明蔚名句
▼
首页
名人名言
11名人
宋明蔚经典语录/名句/语录
搜索
简介
宋明蔚经典语录/名句/语录
作品
喜欢
宋明蔚简介:
宋明蔚,记者、译者、写作者,高海拔攀登、越野跑、探险爱好者。曾任《户外探险》杂志执行主编,中国户外金犀牛奖评委。曾参与国内外近百起重大户外事件的采访、调查与报道。其作品发表于《GQ智族》《读库》《户外探险》《Outside户外》等杂志。
...
共72个句子:
本页收录的
宋明蔚经典语录
/
宋明蔚名句
根据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
宋明蔚名言
名句可以了解宋明蔚的文字风格。
“如果说康华是个朋克,我是个嬉皮,那么伍鹏就是个痞。”王大说。伍鹏留着寸头,目光有神,言谈间宛如一名文雅的谦谦君子,内心里又对任何传统的、主流的事物不屑一顾或许是深得优胜美地文化的精髓,也或许是个性使然,伍鹏精妙地掌握了身为一名攀登老炮的特质:严谨地攀登,却消解一切权威的存在;真诚对待每一名攀登圈的朋友,却利用一切机会拿老友开涮。伍鹏也泡过山野论坛和绿野论坛。他在绿野论坛上的网名叫“花科友”,取自一句经典英文问候语的谐音。但他更著名的网络ID叫“Freewind”(自由的风)。在许多混迹于户外论坛的网友看来,这个名字和“老K”一样,代表着严谨仔细、认真,讲究精湛的攀登技术和精良的攀登装备。
——宋明蔚《比山更高》
大山有时展现出它仁慈的一面,有时又展现出它仁慈之后的残酷。温柔与残酷、生存与死亡、勇敢与怯懦、光明与黑暗,这些二进制般的简单形态又幻化出大山瞬息万变的复杂面貌。从一条山脉的千万年生命尺度来看,攀登者站在比山更高的地方雀跃、惊惶、俯瞰、呼吸,就和一片雪花悄无声息地落在山顶没什么区别。对于攀登者来说,一条山脉却贯穿着他们短暂的一生。无论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还是野蛮的喀喇昆仑山,无论是孕育出现代登山文化的阿尔卑斯山,还是保留着上百座未登峰的横断山、邛崃山,它们既是现实中的悲情与荣耀之山,也是攀登者心中的欲望与梦想之山。
——宋明蔚《比山更高》
许多人都描述过那种突然失去亲人的感受,巨大的失落感如海啸般吞没了他们的余生。海啸过后,悲伤就像一波又一波潮水,不断冲击着他们脆弱的内心堤坝。终有一天,他们下定决心,要努力走出事故的阴霾,要与过去切割,要重新开始下一段生活,要在心里修筑起一扇更加高大而坚固的墙。他们做到了。他们终于重振了生活的信心。但总会有些不经意间的瞬间,一个似曾相识的场景、一场久久回味的梦,或者仅仅是一张照片——这是他们与逝者为数不多的联结——轻易地击溃他们的心理防线。他们明白,必须学会与这虚无和悲伤独处。他们别无选择。
——宋明蔚《比山更高》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登山,反正我是把它当作一项消遣,但是是最严肃的消遣”王茁说,“当我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大多的‘无所谓”时,这种严肃可以使我的生命具有意义,可以使我的头脑保持敏锐。”
——宋明蔚《比山更高》
王大和伍鹏对着这块大石头、对看主茁的装备说,这是2014献给2004的时间胶囊,也许十年以后我们会再来。 伍鹏补充道,2024。 赵四说,2034。 伍鹏看着这些充满回忆的装备,说,这就是我们的青春,如果能完成这条路线,我打算叫它“十年”。三个人哭了哭,又笑了笑。
——宋明蔚《比山更高》
自由攀登者的身份界定,与他们的攀登成就一样,源自登山社区的普遍认可。没有任何攀登作为的登山者,硬把自己当作是一名自由攀登者,只会显得矫情而做作。这在英雄叙事流行与大男子主义当道的中国登山界,只会成为大本营里的笑料和谈资。而当一名青涩的登山者极度渴望被众人认可,走上了追逐身份认同的道路,又很难享受到攀登带来的真正快乐。有时,这还会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自由攀登者的精神世界更接近道家哲学。当你刻意追求它时,它离你越来越远。当你淡然处之时,意想不到的奖赏终究会来。从么妹峰下山后,那年冬天,周鹏正在京郊的桃源仙谷攀冰,《户外探险》杂志的资深编辑马德民兴冲冲跑来告诉周鹏,他们被金冰镐奖提名了。
——宋明蔚《比山更高》
多年以后当严冬冬回顾这两次独攀时,认为没登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他当时的登山技术与理念都不算成熟。但是他很享受独自在山里的时光。他喜欢那种孤独感。孤独会放大登山的生命体验,而这种深刻的体验,让严冬冬深深地为之着迷。 “我追求的是什么?是你在跟暴露感、恐惧感、孤独感这些东西打交道的过程中得到的,在其他形式上不那么容易得到的体验,”严冬冬说,“那种暴露感还是很爽的。包括有时候去solo一些冰也是。那个时候会感觉自己活着。就是很真切的生命力的那种感觉。”
——宋明蔚《比山更高》
高考状元、清华学子的身份也无法让他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唯有登山能让他感受到自己活着。而另一方面,他“不愿放弃对安稳生活的追求或者至少是幻想”。大学四年期间,他陆陆续续在水木社区里接了些翻译的小活儿。他暂时不想把翻译认作职业,只是告诉自己翻译不过是暂且糊口而已。他看不到前方的路。“在那个时候,国内没有任何人过着几乎有一点点像我当时想要过的那种生活。”严冬冬后来回忆道。 在父亲严树平看来,儿子的清华同班同学,要么是出国读名校,要么是去名企找工作,而他竟然在考虑去登山,简直是不务正业。父亲想要儿子过上按部就班的生活。严冬冬却想过上自由的生活,而且在这份自由里,登山必须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宋明蔚《比山更高》
在工作与自由之间,伍鹏总是毫不犹像地选择后者。过去十多年来,他已经跳槽了七八次。每当他辞职的时候,领导和同事都十分不解地问他,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干了?“也许是他们不懂,人生中能够有自由自在的日子,足矣。除了最美好的记忆,还有什么能陪你一辈子呢?金钱?房子?地位?都行。最美好的记忆,在办公室里是等不来的。”伍鹏曾写道。况且,这一次伍鹏要全力以赴地完成这个积蓄十年之久的目标。
——宋明蔚《比山更高》
2013年5月的一天清晨,成都七中的教师李沐月正在教室里给学生们上课。当时学校所在的成都高新区还是一片大空地,五楼教室的视野非常开阔。李沐月不经意地一瞥,“发现远处雪山隐隐,一峰突起,峥嵘轩峻,甚为惊异”。一排排高楼之上,是一群气势磅礴的雪山。群山之上是一座宏伟的巨峰。在此之前,他以为“窗含西岭千秋雪”只是艺术的夸张,至此才知杜甫的诗句原来是写实。李沐月停下教课,带领学生们排队遥望雪山,颇有当年西南联大教授陈岱孙让学生们“停课赏雨”的风范。
——宋明蔚《比山更高》
马科斯在现场还找到了坑子的运动相机。运动相机里保存下了他们攀登么妹峰的视频。他们选择从么妹峰南壁中央直上。这条路线与“自由之魂”比较接近。他们登顶那天的天气格外晴朗。他们在顶峰上依次展开了赞助商的旗子。在那一刻,小柳终于证明了自己。 小柳曾计划过,假如他们登顶了么妹峰,就将这条新路线命名为“勒满”。在四姑娘山当地的方言中,勒满是快乐的意思。也许在最后那一刻,他们真的很快乐。正如小柳的那句座右铭:如果什么意外发生让我丢了性命,那不是个悲剧,因为我在做我热爱的事,睡觉前想到,明天还会做自己爱的事,那是一种恩赐。
——宋明蔚《比山更高》
只有在山上,严冬冬才能感觉到自己还活着。“在一个空旷的、不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里,你自己散发的生命力,自己是可以敏锐地察觉到的,”严冬冬说,“你觉得自己心脏在跳。我知道自己的心脏会比很多人每次泵出来的血要多。这种感觉是很实在的,一种自己的存在感。”
——宋明蔚《比山更高》
“冬冬是个直男癌,不但不会谈恋爱,还把女人视为麻烦,”严冬冬的朋友陈春石也敏锐地观察到,“他说过‘山上无女人’,意思是即便是女性登山者,在山上也要像男人一样理性思考,压抑情感,面对一样的自然挑战,自然环境不会因为人的性别差异给予区别对待。而陈家慧却恰恰符合了严冬冬心目中‘山上的女人’应有的一切特质…我觉察到冬冬对她是有感觉的,就是一个人提到另一个人的时候,那种两眼放光的兴奋感。”
——宋明蔚《比山更高》
但共同点是越接近顶峰,越是执着盲目,越是把登顶看错是人生唯一的意义,忽略所有风险,忘却了所有的责任
——宋明蔚《比山更高》
这时,他们才抽出一点点精力欣赏周围的风景。严冬冬后来回忆这划时代的一刻:“周遭的景色令人目不暇接。俯瞰四周的群山,突然间,它们显得那么低矮,那么遥远,犹如远方的海浪。我们才发现,我们一直都无暇顾及它们的存在。自从早上离开营地后,我们就完全沉浸在攀登的过程中。这是我们首次开辟的新路线,就以我们登山组合的名字,命名它为‘自由之魂'(The Free Spirits)。”
——宋明蔚《比山更高》
“当他们充满热情、变得强大、获得这些技能时,终有一天会取代你,”老布说,“我不想发现,那个想取代我的人,还不如我一半厉害。我希望取代我的人,比我强一倍…对我来说,严冬冬只是另一个充满热情、想要学习的人,他理应变得更出色。”
——宋明蔚《比山更高》
小牦牛后来才知道现代登山运动中的喜马拉雅式与阿尔卑斯式风格。他对这两个概念的朴素理解并不准确一“区别就在于可能喜马拉雅式完全是服务于别人,帮别人完成这件事情,而阿尔卑斯式是自己去玩这件事情”一但足以让他对阿式攀登风格产生浓厚的兴趣。
——宋明蔚《比山更高》
这还是小刘第一次与同辈登山者如此酣畅淋漓地搭档攀登。最让小刘兴奋的是,他的搭档太有激情了。阿楚的每句话都是热气腾腾的祈使句。
——宋明蔚《比山更高》
“你一直想做一个这样的事情、想成为这样的一个人,你不知道上去会是什么。你登完之后,你发现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很普通。”多年以后小海总结道,“你只是登顶那一刻很嗨而已,下来之后你就觉得很失落那种感觉。我不知道为啥。
——宋明蔚《比山更高》
清华大学东操场西北角的小岩壁,一直是山野协会独享的一方小天地。这里曾是严冬冬在清华校园里最常出现的地方。小岩壁下有两级半米高的水泥台阶。如今,在最上面那层水泥台阶上的角落里,镶嵌着一块汉白玉纪念碑。每到了秋日的季节,碑上往往覆盖着些许落叶。如果你把这落叶掸去,会发现碑的左侧雕刻着严冬冬脸庞的轮廓。碑的右侧,刻着严冬冬当年纪念陈家慧的话。这句话也被放在了严冬冬纪念网站(vstarloss.org)的首页:“要跟他(她)保持连接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记住。Remember,就这样简单。不需要做任何形式的东西,或者至少不需要刻意去做。但是你心里记住这个人,他(她)的影响就不会那么容易散掉。”
——宋明蔚《比山更高》
绝大多数自由攀登者,从不忌讳谈及死亡。他们都清楚地知晓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然而,死亡并不是一件只关乎自己的事情。事故发生后,死亡的阴影还继续笼罩着那些幸存者。对于登山者来说,死亡来临的时候,搭档可能是在最后一刻留在自已身边的人。这时死亡就变成了一件很现实的事情。
——宋明蔚《比山更高》
失踪比死亡更可怕。死亡的痛苦可以被消解,可以被发泄。失踪却同时剥夺了人们尽情快乐的能力与尽情悲伤的权利。李红学的失踪,消耗着两位老人余生中所有的信念、希望和喜乐。他们每次参加朋友家的婚礼宴会,看到其他幸福的家庭,心里都很痛苦,在热闹的婚礼和寿宴上忍住不哭。
——宋明蔚《比山更高》
进入实验班、名列前茅无法让他感到生命的热烈。
——宋明蔚《比山更高》
他们的每一次攀登,都是老人与海式的搏斗。只不过他们与之博弈的不是大海,也不是大山,而是真实的生活。
——宋明蔚《比山更高》
他的理想简简单单,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理想:和熟悉的朋友们待在山上,攀登、旅行、喝酒、聊天,爬上一座又一座山峰。
——宋明蔚《比山更高》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 转
取 消
可能感兴趣的其它名人名句
白先勇
丁墨
叶舟
帕斯捷尔纳克
孔枝泳
周申
奥尔科特
潇湘冬儿
梅尔维尔
辉姑娘
寐语者
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