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抄
宋明蔚名句
▼
首页
名人名言
11名人
宋明蔚经典语录/名句/语录
搜索
简介
宋明蔚经典语录/名句/语录
作品
喜欢
宋明蔚简介:
宋明蔚,记者、译者、写作者,高海拔攀登、越野跑、探险爱好者。曾任《户外探险》杂志执行主编,中国户外金犀牛奖评委。曾参与国内外近百起重大户外事件的采访、调查与报道。其作品发表于《GQ智族》《读库》《户外探险》《Outside户外》等杂志。
...
共72个句子:
本页收录的
宋明蔚经典语录
/
宋明蔚名句
根据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
宋明蔚名言
名句可以了解宋明蔚的文字风格。
在许多人眼中,李红学是一名疯狂的登山者。他总是在勇敢与鲁莽的边缘试探,尝试在别人看来绝无可能的路线,并且对山峰充满了永无止境的渴望,就好像他创立终极探险的宗旨:“永无止境地探索大自然未知地域,并始终走在探险领域的前沿阵地。‘终极’是指永远达不到终点的极限点。”
——宋明蔚《比山更高》
目睹着点燃的珠峰火炬离自己越来越近,意识到自己竟然参与了这么宏大的事件,本来毫无波澜的心情也开始激动起来。 “我的心里是那种想放声欢呼、想挥泪如雨的激动,”他后来写道,“当然我不能放声欢呼,因为还戴着氧气面罩。我也不能挥泪如雨,在那样的低温低压和大风中,泪水会马上把脸颊冻成冰坨。”
——宋明蔚《比山更高》
“有谁不渴望自由呢?登山的人尤其如此:远离尘嚣的羁绊,在广阔雄浑的山间让生命力恣意飞扬,这样的向往,应该说是驱使我们中许多人开始投身登山的动力源泉之一吧。自由是登山者能够追求的终极目标。自由就是随心所欲。在登山这方面,理想程度的自由,应该是随便任何一座山、任何一条路线,在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都可以攀爬…” 然而,在自由之魂刚刚成立的那一刻,任他们的心灵恣意飞扬,他们的身体却被桎梏在那顶不足两平方米的小帐篷里,渴望着被赐予冲顶珠峰的机会。
——宋明蔚《比山更高》
但是他很享受独自在山里的时光。他喜欢那种孤独感。孤独会放大登山的生命体验,而这种深刻的体验,让严冬冬深深地为之着迷。 “我追求的是什么?是你在跟暴露感、恐惧感、孤独感这些东西打交道的过程中得到的,在其他形式上不那么容易得到的体验,”严冬冬说,“那种暴露感还是很爽的。包括有时候去solo一些冰也是。那个时候会感觉自己活着。就是很真切的生命力的那种感觉。”
——宋明蔚《比山更高》
“我追求的是什么?是你在跟暴露感、恐惧感、孤独感这些东西打交道的过程中的得到的,在其他形式上不那么容易得到的体验,”严冬冬说,“那种暴露感还是很爽的。包括有时候去solo一些冰也是。那个时候会感觉自己活着。就是很真切的生命力的那种感觉。”
——宋明蔚《比山更高》
如果把攀登比作一门艺术的话,那么攀登者就是艺术家。如同文人写字,画家绘画,诗人吟诗,攀登者的艺术作品就是在山峰或岩壁上开辟的新路线。他们运用纯熟的技术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山体上演绎着充满美感的路线,并在“创作”的过程中展现出惊人的勇气与意志力。他们开辟了一条条自己命名的新线路,从此便在浩瀚宇宙中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坐标。
——宋明蔚《比山更高》
本科毕业后,Stanley又在华威大学读了一年硕士。等到毕业的时候。他已经无可救药地爱上了攀山,甚至为此没有参加毕业典礼。目前的反对与算命师的预言,似乎给了他许多个义无反顾地去攀山的理由:逃避不可理喻的家庭;沉浸在单纯的大山;证明唯有自己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他学会了逃避。旅行是一种逃避,冒险是一种逃避,攀山也是一种逃避。
——宋明蔚《比山更高》
Stanley总是无法向母亲解释清楚,他到底有什么理由必须冒险登山——他当然解释不清楚,两百多年来没有人能清晰地说出人类为什么热爱登山。他最爱的攀山就像个钉子,死死地锲在了原本坚如磐石的母子情感中,锲出了一道无法弥合的裂隙。母子每争吵一次,这钉子便加深一份,裂隙里也多了几道蛛丝密布的缝。每每此时,他的契妈就成为填补这裂隙的介质。吴茄榤刚出生时,有人告诉他的母亲,这个宝宝注定命途多舛,最好上契,找个“契妈”(干妈),用她的八字改变孩子的命数。母亲起初非常抗拒这个说法,但转念一想,宁可信其有,为了儿子一生的平安,只好硬着头皮去求自己的老同学。从此,吴茄榤便有了个契妈。也许,这就是母亲迷信的源头。
——宋明蔚《比山更高》
“有山峰从云层里马出来,特别漂亮。在云海中间有一大片圆的,是成都市的光亮给我的感觉像UFO。”曾山说。登山者走在云端之上,迈人云海之中,就好像在飞机巡航阶段走出了舱门。他们撤离了海拔6000米的冰雪世界,身后是孤高的么妹峰,眼中是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城市里的灯光照耀着他们回家的路。
——宋明蔚《比山更高》
自由,人类所追逐、向往的自由,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观念。只有碰撞到坚硬的现实,自由才会更凸显出其意义和价值。严冬冬所谓的自由很简单:自由自在地安排生活,自由自在地去登山。他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并没有走太多弯路,也没有被这时代抛光打磨,就实现了这个当初在父母和同学看来完全不切实际的目标。他深知这自由的来之不易。 “自由,它是如此宝贵,如此令人向往,要得到它需付出的代价,通常也无比高昂,”在这篇文章的结尾,严冬冬写道,“我会珍惜这份自由,而最好的珍惜方式就是善用它。”
——宋明蔚《比山更高》
“你一直想做一个这样的事情、想成为这样的一个人,你不知道上去会是什么。你登完之后,你发现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很普通。”多年以后小海总结道,“你只是登顶那一刻很嗨而已,下来之后你就觉得很失落那种感觉。我不知道为啥。有点空虚那种的感觉……就像你一直期盼彼岸,到彼岸以后,操,跟那边也没啥区别的那种感觉”。
——宋明蔚《比山更高》
“如果你放弃很喜欢的事情,我觉得这一个人身体里的某个部分就死掉了。你变成了不完整的一个人。我相信登山也是一样的,”曾山说,“如果一个人喜欢去登山,我就让他去登山。如果父母不让他去登山,我觉得不让子女追逐他们热爱的事情,是非常自私的行为。”
——宋明蔚《比山更高》
山的顶峰不过是地质学上的偶发事件:在某个时间点,一堆石头或一条冰川恰好被抬升到了最高处,成为一组凸起的坐标。到达一处地球上比比皆是的坐标点的行为,本质上是无意义的。在许多人看来,为此承受人生的不稳定性与巨大的恐惧感更显荒谬而疯狂。为了一个没有世俗价值的目标,孤独地走向空无一人的大山,甘受生之痛苦、直面死之风险,这便是自由攀登者的崇高,也是人之为人的美妙与独特之处。
——宋明蔚《比山更高》
一名伟大的登山家曾经说过,高山是人类用来检视自我的标尺,若非如此,高山只不过是一堆石头而已。
——宋明蔚《比山更高》
他社交媒体上的状态停留在了他27岁的一天。“他很坏。他让自己停留在27岁,那么帅的样子,年轻的样子。好像只有我一直在变老。”Mandy说。
——宋明蔚《比山更高》
Stanley是一名充满热情而纯粹的攀山者,正如他在脸书上的签名,“I am a climber,nothing more and nothing less.”(我是一名攀山者,仅此而已。)
——宋明蔚《比山更高》
“过去的几年间,每当有朋友志存高山,却一去无返,我心里的痛苦便淤积更盛。努力追逐极限的自由探险与朋友消逝山巅的短暂生命,让我在矛盾的痛苦中无法解脱。”
——宋明蔚《比山更高》
“为什么攀岩?为什么追求难度?为什么?”王二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处发问道,“也许国内给攀岩者的空间本就狭小,这么做只不过想多吸一口空气而已?只有爬得好,人们才会说0K,这人很牛,攀岩者才有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你才会获得其他攀岩者的尊重?这他妈是什么阿Q精神!唯一的源泉是快乐!快乐!他妈的快乐!如果没有快乐,这些事就他妈的毫无意义。”
——宋明蔚《比山更高》
“没有什么比内心自我追求更重要,”王大说,“我们对外界一切的事情都可以是玩世不恭的,因为它们并不真实。你知道鲍勃·马利很多歌曲都带有很深的人生思考,甚至是政治色彩。它还代表了内心某种清醒或思考。所以喜欢雷鬼这类人,他们追求的一些东西,是物理上的自由,但更强调内心的自由,没有任何束缚。这在一定程度上跟攀岩文化是相通的。”
——宋明蔚《比山更高》
“之前你能经历的所有东西都是像故事一样,可有可无的。真弄坏了后果也不严重,真弄好了也没有多大奖励,”王滨说,“你的人生就像看个电影、吃顿大餐,或者是被隔壁孩子打了一顿。只有这么一件事会有那种沉重感。”
——宋明蔚《比山更高》
这是自由攀登者永远无法与自己和解的原罪:他们选择远离这个安逸的美丽世界,走上一条遍布悬崖与荆棘的道路。路上的死亡悬崖属于自己,而路边的荆棘刺伤了离他们最近的人。在他们看似坚定地寻找自由和自我的路途中,也会有这般彷徨怯懦、犹疑的时刻。大多数成熟的自由攀登者不会回避、漠视这原罪的存在,而是清醒、痛苦地背负着它一起攀登。
——宋明蔚《比山更高》
你变成一个成年人,睁眼看着这个世界。你啥也不懂地往外走,选了一个你认为对的生活方式。这个生活方式让你感受到了快乐,也做了一些事情,认识了很多好朋友,留下美好的回忆。
——宋明蔚《比山更高》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 转
取 消
可能感兴趣的其它名人名句
白先勇
丁墨
叶舟
帕斯捷尔纳克
孔枝泳
周申
奥尔科特
潇湘冬儿
梅尔维尔
辉姑娘
寐语者
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