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简介
发布
搜索
发布句子
发布句集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简介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简介

当你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你就收到了哲学家朱锐留给世界的爱与告别。

被医学宣布仅剩数十天的生命,每天都在体验身体的疼痛与功能丧失,朱锐留下的文字直面每一步都更接近死亡的进程。但他无所畏惧,并将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带至人生最后时刻。他始终认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谈论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

这本书正是源自作者朱锐在生命最后的十日对谈,以及他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设的最后一门哲学课,汇集了他在哲学研究领域 30 余年的思考。

从大学教室到安宁病房,他将最后的时间转为生命的渡口,用哲学的理念和生命的实践阐明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对死亡的积极性的理解,从古希腊“练习死亡”的哲辩到庄子“大化流行”的生死观,从存在主义困境到爱的终极释义,希望给予读者一个多元的生命视角,重新理解生命、理解生活、理解自己,用哲学和艺术的态度来直面生活中的终极挑战。

·叶檀推荐:大家要相信自己的渺小,不是卑微,因为恰恰是渺小的个人能凭借心中的道德律媲美浩瀚的星空。我们可以不追求外物的目的性,以一种纯粹的方式生活,即使未来是不可知的,即使生命的个体处于痛苦的死亡过程当中,被剥夺了外在的尊严,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依然可以成为生命的组成部分,可以永生,有可能生命只是变换了一种形式,成为石头的原子,变成了护花的春泥。能跟如此高广的思想对话是一种幸运,这是生命中极致的美。

·新华社、《人民日报》深度报道,百万网友含泪追更。

·不妨像老友重逢一样,听这位哲学家谈谈。人生最后十场对话,直击生命深处的豁达。不过未经审视的人生,在风刮雨淋的世界,做渺小但大写的人。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简介
作者:朱锐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经典语录 (14)

  1. 法国哲学家勒内·基拉尔设想过这样一个场景:小男孩走进他的卧室,尽管满屋子都是玩具,但是他不知道该选哪一个,无聊之中他随便拿起一辆玩具车。在小男孩正要放下这辆车去拿另一个玩具时,他妹妹走了进来。妹妹看见哥哥手中的车,就向他索要,但是哥哥不愿意给她,于是两个人发生口角,甚至起了冲突。 这就是基拉尔设想的一个前瞻场景。
  2. “每一天都是最后一天”,人们确实可以以这种想法来生活,这也非常有意义,但这不是真正的向死而在。存在主义所说的“向死”是一种不确定性,或者说是一种理智的游戏,是一个健康的人用一种思想实验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存在,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这和一个癌症患者知道自己只有半年甚至半个月的生存期是完全不一样的。真正的向死而在是真切地知道,在一个我们所能感知到的时间维度内,生命即将结束。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必然性,是一种身体要离你而去的必然性,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宇宙的残酷。这种残酷和个体没关系,你没做错什么事,但身体就是要离你而去,你认为的你实际上只是借用身体而存在的。当身体离你而去的时候,你将不再存在。
  3. 就在我的后院,这在西方几平已经成为一种运动。有人 说,“大”是一种资本的变身,是跨国公司的表象,麻雀主义要反抗的就是这种吞噬一切的“大”。麻雀主义不是“躺平”,更不是“卷”。所谓的“卷”实际上是在否定自己作为一个平凡人的意义。麻雀主义也不是混日子,而是一种“小”意识的觉醒:在后院种几株南瓜、几根胡萝卜,过一种自给自足、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宣布将自我隔离在商业世界、消费世界这种资本控制一切的霸权主义之外。麻雀主义是积极的,代表了一种现代的、环保意识的,甚至是自在自为的人格意识的解放。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作者简介

朱锐简介

朱锐,1968年10月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198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同年考入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师从著名分析哲学家陈启伟先生。1991年留校任教。1992年赴美国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攻读心灵哲学与认知科学,师从...(更多)
朱锐简介
标签:
简介创建于:2025-08-01
如果你发现本页的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简介/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内容介绍有错误,或者你有最新的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简介,都欢迎随时反馈告诉我们进行更新。
句子抄 ,总有一句让你佩服或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