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讲义》简介
发布
搜索
发布句子
发布句集

《刑法学讲义》简介

《刑法学讲义》简介

罗翔普法故事会,好读易懂的法律入门书。

《刑法学讲义(第二版)》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写的一部刑法科普书。在初版基础上,结合第11、12次《刑法修正案》全面修订,对正当防卫、犯罪记录等关键内容进行了案例更新,同时,针对社会关注的网络暴力、高空抛物罪、民企贪污贿赂罪等热点问题,增加了新的章节和案例分析。

作者以诙谐幽默的张三犯罪案例普及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刑法条文,全书紧密围绕近年刑法修订与社会热点,以“让刑法回归常识”为内核,笑着学会法律常识。

刑法学讲义简介
作者:罗翔

《刑法学讲义》经典语录 (58)

  1. 打破死循环的主动权在强势的执法机关,而非弱势的普通百姓。几年以前,我入住酒店,正好遇到警察查房。出于职业习惯,我让警察出示工作证,他十分诧异,说未带证件,但警服警号就等同于证件。我说,根据《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出示执法证件是查验居民身份证的必要条件。警察愣了一下,还是下楼去取证件了,半小时后,再次査房。警察出示证件后,我自然非常配合地让其査验身份证件,而这位警察的“克制”也让我对“法治”二字多了一分信心
  2. 动机是不影响定罪的,在绝大多数犯罪中,动机只对量刑可能有影响,卑劣的动机和高尚的动机所反映的人身危险性是不同的,所以量刑也有所不同,但并不绝对,有时基于所谓高尚的动机犯下严重的犯罪,也没有必要从宽。不少恐怖主义分子的恐怖袭击都自认为出于高尚的动机,但这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法本身就值得谴责,也没有必要在量刑上对他从宽处理。
  3. 近代以来,人类最悲惨的命运就是用抽象人的概念取代了具体人,人被抽象化的必然后果就是人的价值被贬损。当人被抽象化,他也就不可避免地根据种族、性别、国别、阶层、贫富等各种抽象概念进行归类。在抽象的概念中,个体也就失去了自己存在的独特意义。不免回想前苏联的斯大林时期,统治者高度强调集体的人一一社会的人、阶级的人,而具体的个人问题无立足之地,结果公民个人的权利也就被完全漠视,甚至践踏。 倡导抽象人的概念,往往都会忽视对具体人的尊重,这就不难想象为什么那么多宣称热爱人类的人却很少关心具体的人。
更多《刑法学讲义》经典语录

《刑法学讲义》作者简介

罗翔简介

罗翔,男,湖南耒阳人,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毕业,法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为刑法学、刑法哲学、经济刑法、性犯罪。
2008年以来入...(更多)
罗翔简介
标签:
简介创建于:2025-09-23
如果你发现本页的刑法学讲义简介/刑法学讲义内容介绍有错误,或者你有最新的刑法学讲义简介,都欢迎随时反馈告诉我们进行更新。
句子抄 ,总有一句让你佩服或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