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拉克简介
彼特拉克(1304——1374)(Petrarca,Francesco)是意大利诗人。1304年7月20日生于阿雷佐城,1374年7月19日卒于阿尔夸。父亲是佛罗伦萨的望族、律师。他自幼随父亲流亡法国,后攻读法学。父亲逝世后专心从事文学活动,并周游欧洲各国。他还当过神甫,有机会出入教会、宫廷,观察生活,追求知识。
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用人文主义观点研究古典文化的最早代表。他广泛搜集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并且敢于突破中世纪的神学观念,用新时代的眼光,把人和现实生活放在中心位置,诠释古典著作。他对古典文化的研究,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本人的创作,都发生了影响。
彼特拉克用拉丁语写了许多诗歌、散文。这些作品歌颂人的高贵和智慧,宣传人可以追求尘世幸福,享受荣誉的权利,并向中世纪宣扬的神权说和禁欲主义提出挑战。他还认为,人的高贵并不决定于出身,而是决定于人的行为。著名的叙事诗《阿非利加》(写作始于1338年或1339年,但未完成)描写古罗马统帅西皮奥战胜汉尼拔的英雄事迹,歌颂罗马的伟大,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这部作品使他在1341年4月8日获得桂冠诗人的称号。
《秘密》 借圣奥古斯丁同诗人的对话,宣传人文主义,诗人热烈为爱情和荣誉辩护,认为爱情同热爱上帝,追求人间的幸福同追求永恒的幸福,是一致的。
代表作《歌集》相传为诗人于1327年见到美丽少女萝拉后陆续写下300多首十四行诗和1347年萝拉死后为表达哀思的一些抒情诗的结集,用意大利语写成,主要是爱情诗。彼特拉克跳出旧抒情诗的框框,以丰富多彩的色调,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萝拉的形体之美,刻画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这些诗篇大胆歌颂爱情,表达对幸福的渴望,反映出人文主义者蔑视中世纪道德,热爱生活的世界观。彼特拉克的诗音韵优美,结构周密,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来歌颂萝拉,传达细微的感情。他使十四行诗这一新诗体艺术上臻于完美。他的抒情诗,特别是十四行诗,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后人为此把他尊称为诗圣。《歌集》中的长诗《我的意大利》,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人谴责意大利的君主们利用外族雇佣军进行内战,让“豺狼与绵羊同居”,善良的人民蒙受灾难。他的其他政治抒情诗还对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彼特拉克的一些诗篇,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反映了文艺复兴初期的人文主义者的矛盾。
彼特拉克用拉丁文写过一部历史著作《名人列传》。
彼特拉克一直思念的意中人劳拉,不幸于1348年在席卷欧洲的黑死病中死去。噩耗传来,彼特拉克痛不欲生,遂寄情于笔端,吟诗抒怀,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彼特拉克的爱情诗收集在他的代表作——《歌集》中,《歌集》中的诗人多都是即兴而作的诗体日记,共366首,其中14行诗317首,打情诗29首,六行诗九首,叙事诗七首,短诗四首。全部诗集分上下两部分:《圣母劳拉之生》和《圣母劳拉之死》。彼特拉克的爱情诗冲破了禁欲主义的藩篱,一扫中世纪诗歌中隐晦寓意、神秘象征的兵法,直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人。他向人们公开袒露自己向往幸福生活的内心活动。在他的笔下,劳拉已不是中世纪那种矫揉造作、高不可攀的贵妇人,而是单纯开朗、平易可亲的新时代女性。由于彼特拉克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用写实的手法描写劳拉的美貌,因此他的诗歌格调清新,令人百读不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里有一段佳话,当他的爱情诗传开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有不少人甚至也对劳拉产生了爱慕之情,他们不辞劳苦,从很远的地方来到阿维农,以求一饱眼福,欣赏一下这位绝代佳人。但这时的劳拉已是中年开外的妇女,早已失去了昔日的丰采,使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乘兴而来,扫兴而归。
彼特拉克知识渊博,他不仅是一位著名诗人,而且还是一位历史学家,著有《名人列传》一书。该书用拉丁文写成,书中列有21位古罗马时期的历史名人(从罗慕洛起一直写到凯撒为止)和皮鲁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汉尼拔的传记。作者写作此书的目的在于以人物传记形式给意大利人展现一部宏伟壮丽的罗马史,让他们了解意大利的过去就是历史上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从而激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以摈弃基督教宣扬的“世界国家”的空想,走上民族独立统一的道路。《名人列传》中所贯穿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是彼特拉克作为人文主义者的又一重要特征。
值得提及的是,彼特拉克在史学领域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概念。在他看来,在他所崇拜的古代和寄予无限希望的新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使人深恶痛绝的时代。这个时代既毁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又毁灭了“公共美德”,因而是个黑暗、愚昧、倒退的时代。在彼特拉克的心目中已经有了日后所谓“中世纪”这一概念的最初萌芽,并规定了这一概念的全部内容。
彼特拉克在地理学方面也有建树。他阅读了大量地理方面的书籍,掌握了许多地理资料,绘制了第一张意大利地图。
- #彼特拉克简介
- #彼特拉克资料
- #彼特拉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