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抄
文化
▼
首页
搜索
标签:#文化 的句子
所有标签
关于"文化"的句子:
本页收录的
文化的句子
/
关于文化的句子
根据受欢迎度及发布时间排序,这些描写文化的句子/好句/经典语句可以用来参考写作或设置QQ个性签名等用途。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有关文化的句子,欢迎
发布
出来与我们共享。
西方语言学家认为中国语言是视觉的,而其他语言都是听觉的。因此中国语言文字是人类语言发展的一个例外。汉字的意象性造成审美对象视觉上的快感其实是最强烈的。
——严歌苓《波西米亚楼》
鲁氏族人的拜师礼非同寻常,一辆价值千金的驷马高车,外加整整一辆牛车的五百条干肉。
——孙皓晖《大秦帝国》
文明只能提前拥有它的史诗作者,正如一个人不可能在死亡到来时报道死亡一样……文化只有处在可预见其没落的那个时刻,这些作品才得以创作出来,因为以后不会再有人去描述它了。所以,它只能以先知隐晦的语言记录下来,只为极少数人真正领悟到,这一点也不奇怪。
——维特根斯坦《文化与价值》
我曾说过的这句话或许恰如其分:先前的文化将变成一堆废墟,最后变成一堆灰烬,但精神将在灰烬的上空迂回盘旋。
——维特根斯坦《文化与价值》
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伪语境是丧失活力之后的文化的最后避难所。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把城市归类为幸福还是不幸福的是没有意义的。应该是另外两类:一类是历经沧海桑田而仍然让欲望决定面貌的城市,另一类是抹杀了欲望或者被欲望抹杀的城市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美国社会的政治正确(PC, Politically Correct)文化,完全可以被概括成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不能冒犯少数族裔;不能冒犯女性;不能冒犯同性恋;不能冒犯不同的信仰或政见持有者。
——刘瑜《民主的细节》
制度就像是钱,如果没有人去“花”它,那么它就什么都不是,不过是一堆废纸。而不断“消费”这些“钱”的习惯,则是文化。
——刘瑜《民主的细节》
自然是徒劳的,生命是虚空的,物质存在是骗局——凡政治、文化都是骗局,因为都是人的意志制造的。都不要入这种骗局。
——木心《文学回忆录》
现代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
——木心《文学回忆录》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本立而道生”、“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着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中庸》里把五伦作为“天下之达道”。
——卢梭《忏悔录》
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记忆而维护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还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学习文化。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记忆力上不能不力求发展。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
——卢梭《忏悔录》
社会秩序范围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男女之间的鸿沟从此筑下。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
——卢梭《忏悔录》
礼是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适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卢梭《忏悔录》
语言像是个社会定下的筛子,如果我们有一种情意和这筛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过去。
——卢梭《忏悔录》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卢梭《忏悔录》
中国不是西方的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
——卢梭《忏悔录》
中国的家庭,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之间只是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
——卢梭《忏悔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 转
取 消
标签:
#文化的句子
#关于文化的句子
#有关文化的句子
#描写文化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