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抄
文学
▼
首页
搜索
标签:#文学 的句子
所有标签
关于"文学"的句子:
本页收录的
文学的句子
/
关于文学的句子
根据受欢迎度及发布时间排序,这些描写文学的句子/好句/经典语句可以用来参考写作或设置QQ个性签名等用途。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有关文学的句子,欢迎
发布
出来与我们共享。
痛苦本身又有净化功能,促使受苦的人获得益处,几经磨折的心灵,因为自我折磨而变得更加敏锐、警惕,也使得下一次灵感之神突然造访时,创作者得以很快辨识,心领神会,不顾一切地冲人热烈的炭火中。
——张怡微《散文课》
《呼兰河传》写院子里的租客们的那一章,一共五小节,第一小节写“我”家的院子,晴天荒凉,刮风下雨更荒凉。后面四小节,二、五小节首句都是“我家是荒凉的”,而三、四小节首句都是“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种咏叹的荒凉,远比李娟冬日出现又救过雪兔更有奇异之力,它没有什么复杂的修辞,却反衬出我们现代人的生活过于甜美了,连悲伤都是很通俗的。什么叫通俗呢?就是可以被表达,表达给十个人,十个人都能懂的那种悲伤。可是,那样复杂的、难以言传的张力是如何达到的呢?可能以我现有的文学知识很难表达清楚。但我至少知道,它不容易抵达,外部世界宿命的、与生俱来的某种无力回天的东西深藏其中,文字呈现只是这种宿命之力的音韵、气息或者节奏。它无法构建全貌,好像土地与命运的关系。
——张怡微《散文课》
小说的意境在于使命不达,散文的意境在于虚实,虚实的基础就是“远近”。
——张怡微《散文课》
关于散文的意境,王安忆提到了中国古代诗词中“深哀浅貌、短语长情”的审美方式,隐和略的笔法,追求的是意境,但意境和趣味却会瓦解尖锐。
——张怡微《散文课》
其次,真实所感、真实所想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散文的质量。散文是什么呢?情感的试金石。任何事情都可以拿来作题目,但资源有限。它是真正的天意。
——张怡微《散文课》
小说更集中于表达“冲突”,因为“冲突”就是情节,而散文的“冲突”很可能出现在文本以外,文本之内只留下草蛇灰线。
——张怡微《散文课》
北岛的《父亲》和朱自清的《背影》一样充满了负疚,但负疚不代表妥协。负疚恰恰就是在不妥协中生长出来的
——张怡微《散文课》
“悲剧”这样东西,没有来临的时候,我们没法迎上去。来的时候,不去书写的那个文学动作,力量可能会比书写还要大。
——张怡微《散文课》
一个故事加上一个道理,是对复杂世界的简化
——张怡微《散文课》
现代散文要讲究弹性、密度与质料。
——张怡微《散文课》
渴望讲故事的人,并不需要太大的词汇量,也不需要训练自己情感的质量,他只需要修改原有的“ending",以期实现和征服世界差不多的欲望,就可以完成一部还不错的作品。所谓“what if”,就是建构可能性。
——张怡微《散文课》
越是描述细致的物,越是展现出沉重,对应着过往岁月的不可追溯。
——张怡微《散文课》
叶先生提出的一种词中的“志”,即“弱德之美”。什么是弱德呢?在艰难困苦之中完成你自己。这个完成,很可能是不被理解的,很可能是被判定错误的,很可能是一种磨砖为镜、积雪为粮的注定没有结果的徒劳的努力。
——张怡微《散文课》
“真实”本来就是很难抵达的,更何况是经由艺术处理后的真实。想当然轻视它,反而比较容易
——张怡微《散文课》
写作,可以让这些没有规律的事,以人的意志修正出一条条秩序来。写小说可以改变这种生活的结局。小说是需要“结尾”的,生活却不一定有结尾。我们有限的生命不一定能赶上漫长的生活为我们准备的结尾。
——张怡微《散文课》
我们的感情不都是文学。用文字书写下强烈的感情,也不都是文学性的。经过文学性处理的感情,是会发生失败的。热爱文学的人潜意识中都相信着语言的可传达性,就连可传达性,都是可疑的。我们通过文字建构意义,我们通过文学从苦恼的、纷乱的日常生活世界里提炼美、提炼价值。但事情并不真的如此顺遂。
——张怡微《散文课》
“尖锐和痛苦”是情感的质量的来源。用情感的锐力开拓与突破第一块石壁,为理性开道。
——张怡微《散文课》
理性地运用感性,需要写作者对思想有感情
——张怡微《散文课》
北岛说我们的语言因为有太多功能,以至于被我们差不多像钞票一样使用过度,变旧了。
——张怡微《散文课》
但看多了会发现,无论站在怎么样的制高点,横跨多长的时间,张派们写来写去最会写的,还是女人的内心。这也是难怪,五四以来女性的自觉,步步映照文学的自觉。文学的启蒙,又少不了女性这个抵抗的工具
——张怡微《都是遗风在醉人》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 转
取 消
标签:
#文学的句子
#关于文学的句子
#有关文学的句子
#描写文学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