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抄
超长句子
▼
首页
搜索
短句子
长句子
超长句子
在一部心理小说中一切都是允许的,任何对应人物性格的奇想都是允许的。相反,在一个相当混乱的文学时期,是侦探小说挽救了逻辑的严谨,因为一部侦探小说是一个智力的故事:就是说,它是有开头、中间和结尾的故事,其中没有什么是不能解释的。因此有一种逻辑的满足感在侦探小说之中。
——博尔赫斯《最后的对话 Ⅰ》
此外,根本性的事物是不能定义的,因为您该如何定义,比如说,咖啡的味道,日落那愉悦的忧伤,或是一个人可能在早晨感受到的那种,肯定是虚幻的希望呢。这些事物是无法定义的。
——博尔赫斯《最后的对话 Ⅰ》
因为我真的相信诗人的工作是相当被动的:一个人收到神秘的赠礼,然后尝试赋予它们形式……但它开始时总是某种陌生的事物,某种古人称为缪斯,希伯来人称为灵体,叶芝称为大记忆的事物。而现在,我们的当代神话更偏爱不那么美丽的名字,如潜意识、集体潜意识等等,但都是一样的:永远都是这个理念,某种对于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事物。
——博尔赫斯《最后的对话 Ⅰ》
人们试图从所有地方移除诗歌,上星期我在不同的地方被问到……两个人问了我同一个问题。那个问题时:诗歌有什么用?我对他们说,死亡有什么用?咖啡的味道有什么用?宇宙有什么用?我有什么用?我们有什么用?这种问题问得太奇怪了,不是吗?
——博尔赫斯《最后的对话 Ⅰ》
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句话像柏拉图的话一样令我印象深刻。他对于美的观点是:“在美之中,上帝与恶魔交战,战场是人心。” -这很像易卜生的话:“生活是在大脑的孔穴或洞窟里与魔鬼交战,诗歌是在庆祝对自己的最后审判”,颇有相似之处。
——博尔赫斯《最后的对话 Ⅰ》
“化妆品“(cosmetica)这个词的词源竟出自宇宙(cosmos)。宇宙是世界的大秩序,化妆品则是一个人强加给自己的面孔的小秩序。此即同一个词根,宇宙:秩序。
——博尔赫斯《最后的对话 Ⅰ》
对于已经写下的一切,一个人读过的不过是几页而已,对于世界,一个人看见的也只是几个幻象而已。但,或许不妨认为这些书页包含了其他的书页,也就是说,以柏拉图的方式,一个人已经见过了万物,已经读过了所有的书。即使是用不认识的语言写下的书。因此有人说所有的书都仅仅是一本书。我曾经想过多少次,文学的主题,原本就寥寥无几,而每一代人追求的都是细微的变体,每一代人都在用本时代的语言,重写早已被写下的东西。
——博尔赫斯《最后的对话 Ⅰ》
有所谓诗意的主题和诗意的时刻这种假设就是一个错误:一切主题都可以是诗意的。华尔特·惠特曼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戈麦兹·德·拉·赛尔纳也以他的方式证明了。见日常所见皆为诗意。有一句话说的是……“really stanger than fiction”:现实比虚构更离奇。而切斯特顿也犀利而正确地主张这一点,我相信,他说:“因为我们令虚构适应我们自己,另一方面现实更离奇得多,因为创造了它的是另一个,那个他者,上帝。”因此现实必定是最离奇的。
——博尔赫斯《最后的对话 Ⅰ》
我相信我们是被放逐的欧洲人这件事是一个优势,因为我们不为任何一种本地的特殊的传统所束缚。就是说,我们可以继承,我们也的确继承了西方的全部,而西方的全部说的也是东方,因为所谓的西方文化也就是,简而言之,不妨说一半希腊,另一半以色列而已。就是说,我们也是东方人,我们应当努力成为我们可以成为的一切;我们不为一种传统所束缚,我们收下了这份浩大的遗产,我们必须努力地充实它,用我们的方式来延续它,自然而然。
——博尔赫斯《最后的对话 Ⅰ》
“漫游的想象之鸽 你点燃最后的情人, 光,音乐与花的灵魂, 漫游的想象之鸽” 它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我不知道它是否隐喻着什么,但我觉得它是完美的。
——博尔赫斯《最后的对话 Ⅰ》
叶芝相信“大记忆”,他相信所有人都继承了自己祖辈的记忆。他的祖辈,当然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两个父母,四个祖父母,相应更多的曾祖父母,依此类推直到囊括全人类。他认为在每个人身上都汇聚着,这些几乎是无限的先祖,所以一个作家没有必要拥有很多的亲身经历,因为全都在那里:每个人都配备有这记忆的秘密宝藏,这对于文学的创造已经绰绰有余了。
——博尔赫斯《最后的对话 Ⅰ》
重要的是作品,作品本身是神秘的。归根结底诗人是用词语写作的,而在词语里辞典呈现的意义可能是最不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词语的氛围,它的隐含之义,然后是词语的韵律,它们被言说的语调……也就是说,诗人是在驾驭难以捉摸的元素,非常神秘的元素。
——博尔赫斯《最后的对话 Ⅰ》
上帝的声音从一阵旋风里回答:“我也不是我;我梦见了世界就像你梦见了你的作品,我的莎士比亚,你是在我梦幻的形体之中,你像我一样,是众人也是无人。”
——博尔赫斯《最后的对话 Ⅰ》
现在,我注意到人们总想要发表,或者不如说,想要把写作当成一种达到公众地位,晋阶的手段。事情就是这样,似乎很不可思议——在别的时代这大概是无法理解的——但现在事情就是这样:人们觉得嘴说的或手写的都不真实,但印出来就是真实的。真相是印刷出来的东西赋予了事物某种确定性,不是吗?阿尔丰索·雷耶斯曾对我说:“我们出版是为了不用花一辈子修改草稿。”也就是说,出版一本书是为了摆脱它;这就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
——博尔赫斯《最后的对话 Ⅰ》
几乎所有的作家都试图成为当代的,试图成为现代的。但这是多此一举,因为身在这个世纪,沉浸于这个世纪的思虑之中,我无须费心成为当代的,因为我原本就是。
——博尔赫斯《最后的对话 Ⅰ》
在古代与现代作家中,一个人必须要找到一个其神意与自己的神意相会合的作家。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得读书的真正的好处。一个人必须要毫无依赖的独自去搜寻他的大作家。究竟谁是所爱好的作家,这问题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也许连那本人自己也无法回答。这正如一见倾心的情形一样......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在读书上,一个教员不能强迫他的学生爱其所爱,一个父母也不能期望他的子女有他们同样的旨趣。如果一个对于他所读的书没有兴趣,那么一切东西都是白费的。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能领会女人的妩媚而不流于粗鄙,能爱好人生而不过度,能觉察到尘世间的成功和失败的空虚,能够生活于超越人生和脱离人生的境地而不仇视人生,就是理想的哲学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真正有益的读书,便是能引领我们进到这个沉思境界的读书,而不是单单去知道一些事实经过的读书。人们往往耗费许多时间去读新闻纸,我以为这不能算是读书。因为一般的新闻纸读者,他们的目的不过是要从而得知一些毫无回味价值的事实经过罢了。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享受大自然不单是限于艺术和图画,显现于我们眼前的大自然是整个的,它包括一切声音/颜色/精神和气氛。人则以了解生活的艺术家的资格去选择大自然的精神,而使它和自己的精神融合起来。这是一切中国文人所共持的态度。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 转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