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抄
超长句子
▼
首页
搜索
短句子
长句子
超长句子
怀疑主义当然有理性的成分,任何理论都要接受质疑,但是彻底的怀疑主义则是理性时代的诅咒,我们大多数人没去过南极洲,但自然认为南极洲客观存在。你也无法回到秦朝,但你会认为秦朝是存在的。如果你坚持一种彻底的怀疑主义立场,你所有的认识论都是不稳固的。理性不是唯一的认识论依据,我们人类所有的思考其实都是建立在相信的基础上。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对权威的相信,我们相信存在正义,而正义一定是客观存在的。看见的不用相信,看不见的才用去相信。 对于怀疑主义,有一个问题值得反思:你用以怀疑的怀疑本身是否也值得怀疑呢?
——罗翔《刑法学讲义》
某乡村,一名13岁的女孩在偏僻的半山腰放羊,张三走过去,对着小姑娘把裤子脱了,女孩吓坏了,跑走了。张三顺手把羊牵走了。 在顺手牵羊案中,张三对女孩脱裤子可以构成猥亵儿童罪,他把羊牵走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吗? 有人说,如果我是这个女孩,就飞起一脚,非得把那个人渣踢成残疾。但是,请你代入到这个小姑娘的情境,你觉得她的害怕逃跑是一般人的正常反应吗?如果是的话,那么张三的行为就足以压制一般人反抗,从而构成抢劫罪。 当我们说足以压制一般人反抗,这里的一般人一定是和被害人境遇相似的一般人,在顺手牵羊案中,一定是和乡下女孩一样的一般人,而不是生活在大城市练过泰拳的一般人。
——罗翔《刑法学讲义》
有时我们会很纠结、在路上看到小孩乞讨给钱不给钱。假如不给钱,孩子可能会挨打、但如果给钱,也可能“鼓励”了这种犯罪行为。 我一般碰到了还是会给钱,因为我觉得自己能做的事情很少。我非常欣特蕾莎修女曾经说过的一段话:我们无法成为伟大的人,只能心怀伟大的做细微的事情 这个世界有太多让人感到寒冷的事情,但如果你能够成为一场光,你就能照亮周边的人,而周边的人被照亮,你自己也能被照亮。很多时候,大家不必强迫自己去做出伟大的事业,我们只要心怀伟大的爱,在每天的小事中让这个世界感到温暖 如果你确定这个乞讨的孩子是被控制的,我建议大家要智慧地报警、不定要在当时就报警,可以拍下证据再去报警。
——罗翔《刑法学讲义》
更为可怕的是 消解“生命神圣”这个基本的观念,看似无海元毫甲目따额米鼎落甲量的敌人。在历史上,强调人之自由的安乐死与臭名著的纳有着密的系,将残疾人、精神病人视为没有生存价值的人群,以毁灭。名人道号罗一露"キ日一考国胜。历史不是单纯的故事,它总是不断重复。人类的悲哀在于从历史上唯一到教训就是从来不吸取教训。
——罗翔《刑法学讲义》
行为正义最骄傲的表达就是即便天塌下来,正义也必须得到践行。其代表人物是康德,他的经典语录是“道德本来就不教导我们如何使自己幸福,而是教导我们如何使自己无愧于幸福”。 …… 至于结果正义,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英国法理学家边沁的功利主义,判断行为对错的最终标准是看行为能否增进人的幸福快乐,法律的正义一定要体现最大多数的最大利益。
——罗翔《刑法学讲义》
“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的男少年,同不满十四岁的幼女发生性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奸淫幼女罪,责成家长和学校严加管教。”所以,甲男(15周岁)与乙女(13周岁)系同学,两人恋爱后发生过两次性关系。这种情况就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甲的行为不认为是犯罪
——罗翔《刑法学讲义》
人类所有知识都来源于对权威的相信,我们相信存在正义,而正义一定是客观存在的。 看见的不用相信,看不见的才用去相信。 对于怀疑主义,有一个问题值得反思:你用以怀疑的怀疑本身是否也值得怀疑呢?
——罗翔《刑法学讲义》
法律不是机器,判决要符合法律更要符合天理人情。法律跟道德的冲突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刑法解释,来弥补法律跟道德良知的矛盾。法律一定要追求公平和正义,所以解释要朝着良善去解释,而不是朝着邪恶去解释。
——罗翔《刑法学讲义》
寻衅滋事罪作为补充性罪名,可以最大效率地实现刑法的惩罚功能,但是由于其模糊性与罪刑法定原则存在冲突,需要避免在司法实践中被滥用。 口袋罪很容易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主要是因为它与法治所追求的对公权力的约束有冲突。对民众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对公权力来说,“法无授权即禁止”。如果法律规定模糊不清,那么公权力就会成为脱缰的野马。 人们很容易在自己所看重的事情上附加不着边际的价值,将自己幻化为正义的代表。但正如尼采所说: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所以法治从不对权力抱有良善的假设,因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倾向于绝对腐败。相比于犯罪,不受约东的公权力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罗翔《刑法学讲义》
法治的一个不变命题在于对权力的限制,越是紧要关头,越是要坚守法治精神,避免权力因着对民意恐慌的迁就任意而为,从而酿成更大的恐慌。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充满着各种诱惑和试探,无数条岔路、小径和交又路口,每一个小的动摇都可能误人歧途。人生充满着突如其来的变故,这本是人生常态。法治建设也是一样,不可能一帆风顺。不能因为一场突发的疫病就偏离法治的轨道,让权力打着紧急状态的名义便宜行事,率性而为。当疫病蔓延,民众身处恐慌之中,人与人的疏离与敌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有权机关不能任由这种恐慌情绪泛滥成灾,必须严格按照法治的精神节制权力,超越恐慌。这样才能避免医学上的瘟疫转变为社会性瘟疫的巨大劫难。
——罗翔《刑法学讲义》
前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说:“纵观人类历史,有能力行动者却袖手旁观;知情者却无动于衷;正义之声在最迫切需要时保持沉默;于是邪恶方能伺机横行。” 相比于积极的施暴者,那些本有责任、有能力去制止罪恶之人的姑息放任,与邪恶并无本质的不同。
——罗翔《刑法学讲义》
张三实施强奸,在强奸过程中非常变态地开了网络直播,希望网友赏,并提出只要有人打赏就会实施更激烈的性侵行为。打赏的网友构成强罪的帮助犯吗?当然构成,打赏的网友不仅主观上知道自己在帮助强奸犯客观上也为强奸犯提供了精神上的鼓励,当然要以强奸罪的共同犯罪论处。
——罗翔《刑法学讲义》
共同犯罪的本质 共同犯罪最可怕的点就在于部分行为之整体责任。虽然行为人只参与共同犯罪一部分,但却要对共同犯罪的全部责任承担责任。两人去偷东西,张三望风,李四去偷,李四偷了10万出门却骗张三说运气不好,就偷了2千,各分1千。由于李四实际盗窃了10万,所以张三的盗窃数额也是10万,部分行为承担整体责任。 部分行为之整体责任体现了法律对共同犯罪严厉的惩罚态势,很多时候人都有从众心理,一个人不敢去干的事情,多个人互相鼓气就敢于铤而走险,因此这种刑事责任是完全合适的。
——罗翔《刑法学讲义》
动机是不影响定罪的,在绝大多数犯罪中,动机只对量刑可能有影响,卑劣的动机和高尚的动机所反映的人身危险性是不同的,所以量刑也有所不同,但并不绝对,有时基于所谓高尚的动机犯下严重的犯罪,也没有必要从宽。不少恐怖主义分子的恐怖袭击都自认为出于高尚的动机,但这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法本身就值得谴责,也没有必要在量刑上对他从宽处理。
——罗翔《刑法学讲义》
近代以来,人类最悲惨的命运就是用抽象人的概念取代了具体人,人被抽象化的必然后果就是人的价值被贬损。当人被抽象化,他也就不可避免地根据种族、性别、国别、阶层、贫富等各种抽象概念进行归类。在抽象的概念中,个体也就失去了自己存在的独特意义。不免回想前苏联的斯大林时期,统治者高度强调集体的人一一社会的人、阶级的人,而具体的个人问题无立足之地,结果公民个人的权利也就被完全漠视,甚至践踏。 倡导抽象人的概念,往往都会忽视对具体人的尊重,这就不难想象为什么那么多宣称热爱人类的人却很少关心具体的人。
——罗翔《刑法学讲义》
人类所有的天オ都是在前一个天オ基础上稍微迈了一步,从这个角度而我们几平没有原创性的观点、所在的原创性观点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往前面迈了一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阅读,阅读人类伟大的经典,你可能会发现现在绝大多数观点都是“剽窃”,剽窃的是人类伟大的观点,我们只不过在品尝人类伟大观点的残羹冷炙。我们的时间是如此的有限,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每分每秒都在接近我们生命的终点。爱惜光阴,在有限的时间要做有意义的事情,要去阅读人类伟大的经典,用阅读去延长有限的时间。
——罗翔《刑法学讲义》
三件坚持做的事。 1。坚持阅读经典,与人类伟大的灵魂对话,走出我们固有的平庸与做慢。2。思想与行动并存,我思并不代表我在,我动方能 印证我存,在每个个案中坚守法治的精神。 3。从爱抽象的理念转向对具体的人的爱,我们无法做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心怀伟大的爱,做细微的事情。
——罗翔《刑法学讲义》
祝贺你看到了最后,现在你应该知道刑法离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并不遥远,P2P、性骚扰、交通事故、考试作弊、灰色收人、小偷小摸……我们可 能都曾经历过违法事件,却不知道如何处理。 知法才能守法,懂法才能用法。这次重新杭理我在辅导司法考试课程的精华内容,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离法律更靠近一点,不管你是不是法律专业,都可以对刑法有基础的认知,可以学法、懂法、用法保护自己。 但更重要的是希望你能够真正地认同法治的理念,追寻法律背后隐藏的智慧。 每个读完这本书的人,希望你都能解决心中的一点点困惑,培育法治的信念,在今后的生活里做到3+3,3件不要做的事和3件坚持做的事。
——罗翔《刑法学讲义》
霍姆斯大法官说: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不是逻辑。法律人要有逻辑推导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常识。法律人要学会谦卑地听取民众的朴素的声音。 我们在看到社会案件时,只要把自己代入一下,把自己想象为防卫人,看看从你的立场,从一般人的经验出发,判断行为是否适当。千万不要开启圣人视野,不要开启上帝眼光,法律调整的是一般人的行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理性人,只有一般人,我们都有一般人的弱点。
——罗翔《刑法学讲义》
每个读完这本书的人,希望你都能解决心中的一点点困惑,培育法治的信念,在今后的生活里做到3+3, 3件不要做的事和3件坚持做的事。 三件不要做的事。 1.控制自己内心的张三,人心隐藏着整个世界的败坏,你无法避免心动,但千万不要行动。 2.不要有知识的优越感,追逐知识只是让我们承认自己的无知。 3.学习法律不是钻法律的漏洞,而是真正认定法治的信念。 三件坚持做的事。 1.坚持阅读经典,与人类伟大的灵魂对话,走出我们固有的平庸与傲慢。 2.思想与行动并存,我思并不代表我在,我动方能印证我存,在每个个案中坚守法治的精神。 3.从爱抽象的理念转向对具体的人的爱,我们无法做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心怀伟大的爱,做细微的事情。
——罗翔《刑法学讲义》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 转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