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抄
超长句子
▼
首页
搜索
短句子
长句子
超长句子
至于我为什么没上班,也可以讲一讲。因为爬不起来。我那时晚上不肯睡,晚上多好的一个字,有好多事可以做,有好多音乐可以听,好多电影可以看,好多书可以读,好多朋友可以聊天辩论,有好多梦可以编织,于是晚上不愿说睡就睡。而早上呢,没有一天爬得起来。即使爬的起也不想起,因为梦还没做完。
——舒国治《理想的下午》
在杭州,某个冬日早上五点,骑车去到潮鸣寺巷一家旧式茶馆,为的未必是茶,为的未必是老人,为的未必是几十张古垢方桌所圈构一大敞厅、上顶竹篾棚的这种建筑趣韵,都不是。为的是什么呢?比较是茶炉上的烟汽加上人桌上缭绕的香烟连同人嘴里哈出的雾气,是的,便是这些微邈不可得的所谓“人烟”才是我下床推门要去亲临身炙的东西。
——舒国治《理想的下午》
“关于找寻。 人有那么多不快乐或那么多譬似钱那类的心念,便是因为还没找到。人之所以有这些那些诸多问题或烦恼,便因你还没找到教你专注用力用神的好事体,没找到全心用情的人,没找到你的最想。但所谓没找到,其实是你都去找别的了。也就是你被熏陶、洗脑,引导去找像钱那类的东西了。 也就是,你每天一起床,到底要去追求哪些最想?这是最难的。多半退休的人,有空,但找不到。 你还没找到。找到人,你就搞定了。
——舒国治《理想的下午》
旅途中变化无穷的景致,未必能转移你固执的视点而达至所谓的“目不暇给”。看东西看一阵后,你总还是看回你自己、看回你心中一直还企盼的某一世界。倘你心中想的事不能由旅途中得见,竟是视而不见。 过客不处理进一步的事体,亦不负担历史,只是隔岸观雾,因而更能察受其美。 旅途所见,看过也就算了。幻想若硬要加以认真,当落了真实,便往往失其幻象之妙了。
——舒国治《理想的下午》
人习惯找寻昔年生活的影子和气味。早年的日子过得愈缓慢深刻,追索于今日之余昔相似的情怀则愈浓。或是,愈感今日之不堪,则愈倾向于昔日之佳美来托寄幽怀也。小者如荔枝的微妙香气,大者如城乡街衢屋舍林野,皆可有极浓强的今昔差距之感。
——舒国治《理想的下午》
不要太快回家,不要担忧下一站,不要想自己脏不脏,或这个地方脏不脏。不要忧虑携带的东西够不够,最好没带什么东西;没有拍下的照片或没有写下的札记都不算损失,因为还有回忆。记忆,使人一直策想新的旅行。而夜里睡在不甚洁净的稻草堆上,给予人的,不是照片而是记忆。想想可以不必睡在铺了床单的床上,是多么像儿童的梦一样令人雀跃啊。 我们有时想的太多,做的太少,真正专注于旅行本身,才是一次真正的旅行。
——舒国治《理想的下午》
有一种地方,或是有一种人,你离开它后,过了些时间,可是想着它,并且觉得它的好;然你在面对它的当下,不曾感觉它有什么出众之处。这是很奇怪的。
——舒国治《理想的下午》
赖床,是梦的延续,是醒着来作梦。是明意识却又半清半朦地往下胡思滑想,却常条理不紊而又天马行空意识乱流东跳西蹦地将心思涓滴推展。它是一种朦胧,不甘立时变成清空无翳。它知道这朦胧迟早会大白,只是在自然大白前,它要永远是朦胧。
——舒国治《理想的下午》
只有极度的空清,极度的散闲,才能获得自由。且是安静的自由。 像远足便不行,他像是仍有进度、仍有抵达点。必须是信步而行,走到哪里不知道,走到何时不知道,那种信步而行方能获得高品质的自由、心灵安静下深度满足的自由。
——舒国治《理想的下午》
理想的下午,当消使在理想的地方,通常这地方是在城市。 幽静田村,风景美极,空气水质好极,却是清晨夜晚都好,下午难免苦长。 理想的下午,有赖理想的下午人。这类人乐意享受外间。乐意暂且搁下手边工作,乐意走出舒适的厅房、关掉柔美的音乐、合上津津有味的书籍,套上鞋往外而去。 理想的下午,要有理想的街树。这也是城市与田村之不同处。田间若有树,必是成林的作物,已难供人徜徉其间。
——舒国治《理想的下午》
人要任性,任性,任性。如今,已太少人任性了。不任性的人,怎么能维持健康的精神状态?他随时都在妥协,随时都在抑制自己,其不快或隐忍究竟能支撑多久? 自己要做得了主。
——舒国治《理想的下午》
看到让你眼前一亮的东西,你就把它记录下来;原本你心中意识流延绵不断,阻塞了脑海,这个记录过程就能让你把这个事物分离出来,或许还能让你牢牢地记住它。我们都有过不错的想法,有过真切的感受,本觉得将来应该能用得上,但我们太懒了,不做记录,最终把它们忘了个精光。
——毛姆《作家笔记》
一个瑜伽修行者想过河,但是身无分文,付不起摆渡钱,于是他就用自己的双脚从河面上走了过去。另一个瑜伽修行者听到此事说,这个神迹只值一趟乘渡船过河所需的那几个小钱。
——毛姆《作家笔记》
很少有人意识到,一个抱着崇高的目标坐在外面淋雨的人,和一个喝醉了酒、回不了家、只得躺在大街上的醉鬼同样可能害上风湿,搞不好还更容易些。
——毛姆《作家笔记》
世界上的人是如此之多,个人行为微不足道。 你真是满腹警句啊!真让人觉得应该来几撮鼻烟,好让你喘口气。 没有办法表达自己是很糟糕的,不得不对自己的感受保持缄默。
——毛姆《作家笔记》
“痛苦使人高尚”,人们发明出来为痛苦辩护的所有理由中,这一条最蠢。之所以有这样一个说法,是因为基督教觉得有必要证明痛苦合理。痛苦不过是神经发出的信号,告诉机体现在的状况对它有害。如果我们说痛苦使人高尚,那我们完全可以说危险信号使火车高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痛苦绝不能提高人的修养,只能让人变得粗暴无情。住院的病人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肉体上的疼痛使他们变得过于关注自我、自私自利、牢骚满腹、毫无耐心、不公正且贪婪。我可以列出一长串由痛苦导致的坏毛病,却举不出一个优点。贫穷也是一种痛苦。……贫困让他们变得既贪婪又卑鄙,既奸诈又虚伪。……如果他们的经济条件稍微好一点,他们一定会是正直高尚的人,但在贫穷的折磨下,他们丢掉了廉耻心。
——毛姆《作家笔记》
个人的思想是根本孤立的,认识到这一点极有益。我们只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意识,无法确定他人的意识。我们只能透过自己的个性认识世界。因为别人的行为与自己相似,我们就推测他们与自己相似,但最后却发现他们并不如此,叫我们大吃一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惊讶地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如此之大。我已经基本相信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毛姆《作家笔记》
年轻人在成长中被寄予厚望,童话和幻想是他们的精神食粮,而这些都让他无法适应现实生活。不彻底打碎人他的幻想,他将会痛苦颓唐。而他之所以会落到这步田地,都要怪他身边那些半瓶子醋:母亲、保姆、教师,他们全都对他呵护溺爱,无微不至。
——毛姆《作家笔记》
人无法从生活中获得完全的满足,于是就通过想象来补偿自己。总有这样那样的生存需求,逼得他放弃对自己絮叨最根本本能的满足,但人很难真正放弃什么,渴望荣誉、权利、爱情,求之不得时,他就会通过幻想来自我欺骗。他逃离现实,躲进人造的天堂,在那里他可以尽情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然后因为自负虚荣,他便当这心里行为具有特殊价值。对他来说,发挥想象力就是人类能做的最高尚的事儿。但其实想象就是失败,因为发挥想象就是承认自己在与现实的对决中败了阵。
——毛姆《作家笔记》
我们要尤其小心那些不言而喻、显而易见的观点:它们是流行的,我们自小就听到大人把它们当作真理,而且我们身边所有的人也都毫无疑虑地接受了它们,所以我们很少想到要去质疑它们。然而最需要我们小心掂量的就是这些观点。
前一代人的假设常常就成了下一代人的信条,这时若怀疑它们就是荒唐。但是再过一代,人们就会发现它们无用、过时、荒谬,因此把它们丢在脑后。
——毛姆《作家笔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 转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