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抄
超长句子
▼
首页
搜索
短句子
长句子
超长句子
无心
我不吃油腻的东西
我不过饱
这使我身体清洁
我不做不可及的梦
这使我睡眠安恬
我不住豪华的居所
这使我衣食有余
我不穿高跟鞋
这使我的步子更加悠闲
我不跟时装流行
这使我的衣着永远常新
——三毛《随想》
我们三十岁的时候悲伤二十岁已经不再回来。
我们五十岁的年纪怀念三十岁的生日又多美好。
当我们九十九岁的时候,想到这一生的岁月如此安然度过,
可能快乐的如同一个没被抓到的贼一般嘿嘿偷笑。
——三毛《随想》
男人是泥,女人是水。泥多了,水浊,水多了,泥稀。不多不少,捏两个泥人——好一对神仙眷侣。这一类,因为难得一见,老天爷总想先收回一个,拿到掌心上去看看,看神仙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三毛《随想》
我最喜欢别人将我看成傻瓜,这样与人相处起来就方便多了。我不劝任何人任何事,其实,每一个人对自己的作为只是假糊涂而已。婴儿诞生,一般人并不知晓婴儿的未来,可是都说恭喜!恭喜!某人死了,一般人也不明白死后的世界,却说可惜!可惜!
——三毛《随想》
云天真人正色道:“我知道你只是嘴欠,但这样的玩笑不可乱开,若被有心人听到,早晚会生疑。就算别人不计较,你自己说多了,也会慢慢陷人迷障,长此以往,心思难免偏斜。
——马伯庸《桃花源没事儿》
他归来之后,看到五柳先生写了《桃花源记》,唯恐凡人被此文诱惑,源源不断去寻桃花源,以致贻害苍生,特意在文末补了一段,谎称寻而未获,绝了后来人的侥幸念头。
——马伯庸《桃花源没事儿》
婴宁小声道:“什么叫三尸之欲?”玄穹急着往下所迅速给她讲解了一下。所谓“三尸”,乃是人身之中的三人神主,上尸好华饰,中尸好滋味,下尸好淫欲,乃滋生贪嗔、痴三毒。道家修炼之人,都要斩三尸,才能达到恬淡无欲、安神定志的境界。
——马伯庸《桃花源没事儿》
“你惹了什么祸?”婴宁支棱起双髻。玄穹“呃”了一声,有意避开了这个话题:“反正我要在这里攒够了功德,升了箓职,争取一年内走人。” “这么有信心吗?看来道门对你还挺照顾的嘛。” “除去偏心的师父、嫉贤妒能的师兄弟、总被克扣的斋饭和永远背不完的道藏,道门确实对我挺好的。” “你这一口阴阳怪气…幸亏还有桃花源安置,否则在道门里,真不知你还能干什么。”
——马伯庸《桃花源没事儿》
玄穹冷笑:“我若逃走,不免背一个抛弃同伴的罪名,道门饶不了我;我若上报师门,倒是能阻止此事,但师兄弟不会念我的好,只会恨我挡了他们的财路。人从来如此,只记事后发财,不念提前避祸。所以我提前把茧子截破了,他们见到那只魔胡蜂,也就没话说了。”
——马伯庸《桃花源没事儿》
玄穹拾起头看了看那块“做人匾”,心中大为感慨。朱侠千辛万苦拜入心猿堂,唯恐一言不谨,就被学堂开革;而敖休胡闹到了这个地步,连老师都敢打,祭酒却诚惶诚恐,不敢得罪。同窗不同命,真是天数。
——马伯庸《桃花源没事儿》
桃花源里妖怪种类很多,诸如飞禽走兽、游鱼昆虫、木石花草等等,少说也有几十种妖属。这些妖怪习性千奇百怪,唯有一点共识,就是重视后代修行——他们好不容易修成人形、开启灵智,怎么能看到孩子再次堕入蒙昧、沦为劣种呢?
——马伯庸《桃花源没事儿》
在那里做俗务道人,职责不是斩妖除魔,是代表道门去帮助妖怪,务求阴阳…呃,阴阳…哦,对,阴阳和合。” “什么啦,是阴阳相济、和合同存!阴阳和合可还行?师叔你连道律都没背熟。” “你得其意就好,不必执着其形,这也是道中真意。”云洞抓起一只玄龟,慢慢盘着凹凸不平的龟壳,“老道在这观里做了三十余年,无时无刻不谨记庄祖教诲,潜心参悟无为之为、无用之用,希望你也能开悟。”
——马伯庸《桃花源没事儿》
云天真人闻言,仰天哈哈长笑:“你是遇财呈动的命格,这辈子注定无法攀登道途,对真正的修行一无所知。我告诉你吧,修行无非四个字:法、侣、财、地。这四样东西,归根结底,都是一个财字。无财则难得上法参悟,难得良伴扶持,难得宝地修炼,什么都要财。”
——马伯庸《桃花源没事儿》
玄穹眉头一皱。他在道门也见过类似婴宁的人。这些人本质并不坏,但因为从小没吃过苦头,所以完全意识不到别人和他们不同。因为“不缺”,所以“不觉”;因为“不觉”,所以“不在意”,做的事情在旁人看来全是“何不食肉糜”。
——马伯庸《桃花源没事儿》
玄穹把额前的白毛撩起来,一脸无所谓:“道经有云,命者性也,运者情也。性情决定命运,弟子若真懂得识时务,当初就不会被发配到桃花源来了。”
——马伯庸《桃花源没事儿》
胡安西虽然不是娇惯的孩子,但总有蛮不讲理耍孩子气的时候。那时大家也都愿意让着他,反正容让一个小孩子是很容易的事嘛。但一到劳动的时候,就再没人对他客气了。那时的他也总是毫无怨言地挨骂挨打,虚心接受批评。 胡安西在参与劳动的时候,也许体力上远远不及成人,但作为劳动者的素质,那是相当成熟的。力所能及的事努力做好,决不半途而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赶紧退让一旁,不打搅别人。并且很有眼色,四处瞅着空子帮忙打下手。 童年是漫无边际的,劳动是光荣的,长大成人是迫切的。胡安西的世界只有这么大的时候,他的心也安安静静地只有这么大。他静止在马不停蹄的成长之中,反复揉搓这颗心,像卡西反复揉面一样,越揉越筋道。他无意识地在为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牧人而做准备。但是这个秋
——李娟《羊道三部曲》
生活总是在到来与离开之间,只是经过而已。但是,什么样的生活不是“经过”呢?经过大地,经过四季,经过一生,经过亲人和朋友,经过诸多痛苦与欢乐突然间非常难受。真想知道,在遥古的年代里,这里究竟发生过什么事?使得这支人群甘心沉寂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角落,栉风沐雨,顺天应地,逐水草而居。从南面的荒野沙漠到北方的森林草原,绵延千里的跋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差不多平均一个礼拜搬一次家,几乎得不到片刻停歇…据说这是全世界最后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民族。真想知道,到底为着什么,全世界只剩他们坚持到了如今…但又怎么能说这样的生活动荡,这样的生活没有根呢?它明明比世上任何一种生存方式都更为深入大地。又怎么能说它脆弱?它依从自然的呼吸韵律而起伏自己的胸膛,它所凭恃的是地
——李娟《羊道三部曲》
生命总会自己寻找出路。哪怕明知是弯路,也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走啊。 而那些一开始就直接获取别人经验稳妥前行的人,那些起点高、成就早的人,其实,他们所背负的生命中“茫然”的那一部分,想必更加巨大沉重吧?
——李娟《羊道三部曲》
我想,其中的差异并非在于有没有更细心的关爱。由于深知,才会尊重。当他们在羊群的浪潮中停车、熄火,耐心等待羊群如巨流般缓慢经过自己,那是他们在向本民族的古老传统致敬。
——李娟《羊道三部曲》
我们俩兴高采烈地边走边说,穿过一座又座开满白花的山冈和一片又片阴凉的森林。刚走出冬库尔南面的林子,就一眼看到我们石头坡上寂静而亲切的毡房和坐在门前草地上穿粉红色毛衣的扎克拜妈妈。我忍不住大喊:“妈妈!”妈妈也大喊:“李娟!”我又喊:“妈妈!”她继续大力回应:“李娟!”ー一就这样互相喊了半天才走到近旁。虽然这么喊来喊去也没啥意义,但就是满心欢喜,浑身鼓荡着闪闪发光的热情。
——李娟《羊道三部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 转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