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抄
超长句子
▼
首页
搜索
短句子
长句子
超长句子
(陈虻):“你必须退让的时候,就必须退让。但在你必须选择机会前进的时候,必须前进。这是一种火候的拿捏,需要对自己的终极目标非常清醒,非常冷静,对支撑这种目标的理念非常清醒,非常冷静。你非常清楚地知道你的靶子在哪儿,退到一环,甚至脱靶都没有关系。环境需要你脱靶的时候,你可以脱靶,这就是运作的策略,但你不能失去自己的目标。那是堕落”
——柴静《看见》
我没有跟任何人说这件事,最难受的不是头上和胳膊上的擦伤,也不是愤怒和委屈,是自憎的感觉——厄运中的人多有一种对自己的怨憎,任务是自我的某种残破才招致了某种命运。
——柴静《看见》
柴静忍耐着,没有流露出不满。她脸上扑着粉,不,说挂着霜更像一些。她仍表现出很有涵养的样子,但是,当一个人表现得很有涵养,其实是传递着不以为然的意思。
——柴静《看见》
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这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
——柴静《看见》
这些早就干枯失血的花瓣给我一个刺激,人是一样的,对幸福的愿望一样,对自身完整的需要一样,只是她生在这儿,这么活着,我来到那儿,那么活着,都是偶然。
——柴静《看见》
阿甘是看见了什么,就走过去。别的人,是看见了一个个目标,先定一个作战计划,然后匍匐前进,往左闪,往右躲,再弄个掩体.....一辈子就看他闪转腾挪得那叫一个花哨,最后哪儿也没到达。-张越
——柴静《看见》
大学毕业后他不想赚钱,父母担心他没有生存能力,他做了一份装卸货物的工作,父母说这样太可惜了。他说:“为了钱做是可惜的,不是工作低级可惜。”
——柴静《看见》
有的人他没有承受能力,别人骂他,或者对待他不好,他承受不了,所以他必须反应,本来是不想打人,但因为受不了就必须打人。他控制不了自己,就是心里不自由。
——柴静《看见》
“人能从洁白里拷打出罪恶,也能从罪恶里拷打出洁白。”
“什么是洁白?”
“将来有一天你爱上一个人,她也爱上你,从她看你的眼神里流露出来的,就是真正的洁白。”
——柴静《看见》
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或者说,煽动各种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衡,这是我所理解的“探寻”。
——柴静《看见》
说实话,他的坦率让我绝望。一个过于主动甚至积极坦白自己内心阴暗面的人,往往会让原本想去挖掘他内心弱点的人感到尴尬和一丝不安。他甚至都不为自己辩解一句。
——柴静《看见》
“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
——柴静《看见》
我就生活在这里,没有完美新世界,没有需要等待的未来,没有要向外界索求的理解,也不需要通过跟谁比较才能判断自己,要做的就是此时,就在此地,就是此身。.
——柴静《看见》
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却不傲慢,对政治表示服从,却不卑躬屈膝。能积极地参与国家的政策,看到弱者知道同情,看到邪恶知道愤怒,我认为他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公民。
——柴静《看见》
一九四六年,胡适在北大的演讲中说:“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
我初看不明白。
他解释:“你们说要争自由,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的,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给你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独立要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就是独立的精神。”
——柴静《看见》
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吗?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柴静《看见》
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吗?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柴静《看见》
我问张北川:“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接受同性恋者?”
他说:“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柴静《看见》
当年我上住宿班的时候老俞还不象现在这么忙。上山给每期学员作一次动员演讲。那时老俞在我们心中就是神啊。一天听说晚上老俞来作演讲。于是都早早跑到演讲处集合。老俞吃过饭来了,拿起话筒,什么都没说呢,就是一个响亮的饱嗝。要多不合时宜有多不合时宜。我们当时听了都傻了,互相看了看,脸上都洋溢着痴呆幸福的光芒说∶多么平易近人的饱嗝啊!
——罗永浩《老罗语录》
Ezra Pound是美国20世纪文学界的泰斗。在美国写诗得不到认可,就去英国混。在英国混出头了。然后肆无忌惮。大骂美国,还写道∶资本主义排斥诗人。美国是资本主义,英国不是么?!头脑极度混乱,诗人的标志。后来E。P开始研究政治。一个诗人研究什么政治?而且他居然拥护墨索里尼,参与了一个反美电台。他酷爱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病态痴迷。把孔子的着作都翻译成英文。狂迷中国饮食,在整个意大利没找到中餐馆,于是大怒∶居然没有中餐馆
——罗永浩《老罗语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 转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