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抄
经典语录
▼
首页
搜索
经典语录
最新发布
今日热门
最受欢迎
晚清以降,地方戏更成为一个政治的热题。改良精英和政府官员认为,戏曲可以提供娱乐,推进文明进程,以及提高道德水准。他们利用这个大众娱乐形式来传播正统思想和国家意识,以对民众施加影响。
——王笛《茶馆》
茶馆既是得到信息之地,也是小道消息、流言飞语传播的地方。 P083 人们喜欢到茶馆喝茶,还因为那里是一个自由世界、无拘无束。 P085 茶馆是最便宜的休息和社交场所。 P094 给他人付茶钱,犹如送人礼物一样,是建立社会网络的一种方式,钱可以转化为一种人情,以后将会派上用场。 P096 茶馆是一个人们追求休闲活动的场所,人们在那里具有平等使用公共空间、追求公共生活的权利。
——王笛《茶馆》
在新世纪的第一天开始的茶馆生活,既是过去传统生活方式的继续,亦是未来50年那充满艰辛、动荡、无奈、惶惶不可终日经历的开端。
——王笛《茶馆》
在这本书中,我想表达的是什么呢?如果要用简单一句话,就是国家是怎样逐步深入和干涉人们的日常生活的。 P003 我认为国家文化至少包含以下三个要素:第一,是由国家权力来提倡和推动的;第二,有利于中央集权的;第三,有一个全国的统一模式。 P007 这个对茶馆的研究有三个内容:其一是对日常休闲的作用,其二是作为一个经济实体的功能,其三是它们的政治角色。
——王笛《茶馆》
妇女进入茶馆充当女招待,在成都代表着一个重大进步,既是雇佣形式的变化,亦为茶馆生活和文化加入了新因素,改变了妇女的公共角色和性别关系等。 P312 因此可以说,社会的歧视导致了女茶房的衰落,但政府的限制则是这个职业消亡的根本原因。 P313 女茶房的兴起是对传统观念的一个挑战,使妇女为争取工作权利有了动力,标志着妇女经济独立开始迈步。不过,女招待不得不面对来自社会、政府、男性同行的歧视。女招待在成都茶馆里的最终消亡便是由于这种性别歧视。
——王笛《茶馆》
(本书的主题是)国家是怎样逐步深和干涉人们的日常生活的。 “国家文化”是我经常使用的另一个词,英文我用的是 national culture,其中也包含了 state所推行的文化。但我认为国家文化至少包含以下三个要素:第一,是由国家权力来提倡和推的;第二,有利于中央集权的:第三,有ー个全国的统一模式。
——王笛《茶馆》
在近代中国,爱国者们所憧憬的“国富民强”的“国”,是作为民族( nation)的国,而非国家机器或政府(state)的国。一个过于强势的国家机器,是经常与“国富民强”背道而驰的,甚至使民权进一步弱化,人们只好把全部期望寄托在出现一个“好政府”上。 .... 如果国家有着无法挑战的绝对权威,那是不利于公民社会的建立的。当国家的利益取代公民的利益,那么国家无非成了剥夺公民利益的工具。
——王笛《茶馆》
中国社会的动力:强社会才是唯一出路 在本书的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在专制集权下,不能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权。塞缪尔·亨廷顿在其《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完全仰仗某一个人的政治体制是最简单的政治体制。同时,这种体制也是最不稳定的。” 就是说,金字塔式的统治结构似乎能达到令行禁止,看起来很有效率,然而正如亨廷顿指出的:“着眼于研究稳定问题的经典政治理论家们”的结论是,“形式简单的政府最易衰败,而‘混合的’政府形式则稳定得多”。 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表述,就是高度集权的政府反而是不稳定的,让社会和个人充分介入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才是最持久、最坚固的。
——王笛《碌碌有为》
此外,对中国社会影响最深的经济变化来自清中叶以后。西方全方位进人中国,其带来的商业制度、工厂制度、银行制度、税收制度等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直接的刺激是促进了近代中国工商阶层的诞生。沟通中国市场和外国商人的买办是晚清新兴的商人类型。传统的士绅也进人工商界,公开地经营近代企业,产生了商、绅结合的社会现象。工人阶级也在新式工商业中诞生,他们在力量积累和意识觉醒的过程中,登上历史舞台,并且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变革者。
——王笛《碌碌有为》
明朝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另一重要阶段。国内商业的发展促使地区的行会、会馆大量出现。这种官商结合性质的组织为商人之间互相交往和互相帮助提供了便利。 国内的长途贸易兴起,官方修建的运河水系和长江水系成为主要的贸易路线,这也促使经济市场不断扩大,不同规模的贸易城市逐渐产生。 16世纪,从南美洲引进农业作物也是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产生最大影响的事件之一。正是玉米、番薯等农作物的引入,才部分地解决了人口快速增长引起的温饱问题。这些作物不仅解决了当时的社会问题,直到今天还对中国社会产生着影响。
——王笛《碌碌有为》
明朝文人张岱也对茶和水相当有研究,他与叔叔对比了多名泉煮出的茶水,才找到了最相配的茶和泉水。他们发现把取来的泉水放置三个晚上,这样的水最能带出茶的香气。 张岱不光研究水,还创新多种吃茶的方法来招待友人,其中 种就是我们今天非常熟悉的奶茶。 张岱曾养过一头牛。他取来牛乳,放置一个晚上,让乳与脂诺然后取牛孔一斤、茶四小杯,放到铜壶当中煮,煮至凳稠。胶一级一尿之后家以享用不直的成与今天奶茶的味道有何区别。
——王笛《碌碌有为》
打捞一具尸体,每个船夫可以得300钱。为了激励救出更多搦水的人,救生机构规定,只要多救活一个人,就赏救生船船夫5倍的打捞价钱,也就是1500钱。善堂在成立的16年间,共言数了400多名溺水者,打捞了近7000具尸体,可谓“功德量”。
——王笛《碌碌有为》
在帝制中国的环境下,乡约作为一种思想控制方式,对农民产生实质的道德影响。讲圣谕的活动反映了大众娱乐和政治变化之间的关系。我们看到了统治者和地方精英怎样通过灌输官方的思想意识来影响中国的下层民众。 第二,城市生活的繁荣依靠手艺人、小贩和商人。 在中国城市中,工匠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从事丝织业、制陶业、造纸等。家庭经营的手工业,虽然规模很小,但是十分普遍,是传统经济的基础,分化出许多不同的工种,内部分工细密,专业化程度高,主要依靠家庭技艺的传承,以及严格的师徒传承制度。还有很多手艺人带着工具在街头游走,在街头巷尾大声吆喝,招揽顾客。这些街头手艺人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小商小贩是传统城市繁荣的表现。
——王笛《碌碌有为》
“中国茶馆是一个非常好的设施,在那里你可以聊天,微始,或是做生意。你可以理发,或刮胡子,甚至还可以坐子上让人给你掏耳朵。在夏天的几个月,也有人一边品茶,洗脚。”从他的描述中可见茶馆生活的丰富。我们来看看人们在茶馆中如何打发时间。通人没有太多钱去进行高级娱乐活动,因此茶馆便成为他败有的消遣场所,有些人一天的生活都会在茶馆中度过。 从早上开始,一个人起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茶馆,他们院了早茶以后,才回家洗脸、刷牙、吃早饭。由于很多家庭取水不容易,而茶馆整天都供应热水,于是不少睡限惺松的会在茶馆一边喝茶一边洗脸,其至有的人到了院上素馆院脚才回去睡觉。
——王笛《碌碌有为》
麻将的前身是“马吊”,在明末清初时已十分流行。清朝物年,有一本名叫《照世杯》的小说,里面记载了一个叫作“马吊学馆”的地方,里面有书房、厅阁、亭子,处处都有人在打马吊。不仅如此,这里还有专门的师傅教人打马吊,师傅在高台上“授课”,台下弟子分坐两行,就像寺里住持给和尚讲经一般。 师傅平时教学的教材是《牌经十三篇》,还有更详细的和教材配套的《十三经注疏》,他的学生学成后都成了马吊高手。这个故事可能有夸张的成分,当时未必真的有“马吊学馆”。不过在明末清初,确实是有很多人痴迷马吊。
——王笛《碌碌有为》
因此,要治理好中国,就必须调动社会的能动性。从一定程度来讲,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方面,政府克制自己的权力,给人民更多的自主权,反而是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最有利的。所以我们说,有的时候,权力不作为,反而是最好的作为。 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农民,勤劳、聪明、肯吃苦、善于经营。往往他们有更多自由的时候、权力退出的时候,也就是中国历史文献上经常说的“与民休息”的时候,就是他们好日子到来的时候。其实,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实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王笛《碌碌有为》
由于秦以后的中国古代史,总是有强大的中央集权存在,因此给人们造成了一种理解的误区,认为既然国家权力无所不在,那么一个强大的政府就可以无所不能。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既然要依靠强大的政府管理一切事务,首先这个政府就需要掌握越来越大的权力,控制越来越多的资源,干预人们生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那么,为了执行这些权力,运用这些资源,就需要雇用越来越多的官员,设置越来越多的机构,结果造成机构臃肿、权力寻租、腐败滋生、人民负担加重、办事效率低下。这其实就是政治权力的内卷化,也就是说国家掌握的资源越多,参与的事务也越多,但社会管理的效能反而降低了。 因此,要治理好中国,就必须调动社会的能动性。
——王笛《碌碌有为》
这些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却视而不见:在专制集权的统治下,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治水和戍边两方面都是失败的。反反复复的黄河水患,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入侵,就是活生生的历史教训。 表面上看来,一个政权如果能够调动一切资源,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国家面临的危机,但历史证明恰恰是相反的。 中国历史反复证明了大帝国并没有给人民带来幸福和稳定。
——王笛《碌碌有为》
二十四气节是根据黄河流域的自然气候特点总结出来的。它所反映的农事季节,虽然便于人们掌握农事活动,但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中国古代的农业思想“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便是提醒人们天时、地利都要掌控。
——王笛《碌碌有为》
农业种植和生产与“农时”紧密关联。所谓“不违农时”,就是把握作物适宜的播种期和收获期。对农时的重视,促进了历法与气象学的发展。战国时期成书的《周髀算经》根据日晷的影长来确定二十四节气,用以指导农业耕作。
——王笛《碌碌有为》
根据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人们非常喜爱的葡萄。葡萄是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水果,在西汉之前传到西域,再由张骞带回内地,但直到唐朝才得到广泛种植,同时葡萄酿酒的技术也正式传入中国。 汉朝时,许多蔬菜也是从西域引进的。例如菠菜来自尼波罗国,也就是今天的尼泊尔;茄子原产于印度,大约在西汉时期引种至我国西南一带。
——王笛《碌碌有为》
我们对味觉的感受,不外乎酸甜苦辣咸,但中国独有一种味觉叫作“甘”,这就是茶叶带给我们的。饮茶之风始于唐朝,到宋代时,福建所产的茶叶品质最佳,多属于贡品。饮茶之风并不局限于特定阶层,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饮茶的现象十分普遍。在12世纪,人们可在街头或市场上向小贩买茶喝,每碗仅一文钱。
——王笛《碌碌有为》
人口迅速增多带来的最明显压力便是土地资源和粮食的供应不足。当人口增长达到土地承载的临界点时,土地和粮食便成为人口增长的最大限制因素,从而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这场运动使中国人口损失了1/6。中国古代社会分层就像金字塔:统治者位于金字塔的顶点,拥有最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相关的宗室、贵族拥有特权;下面庞大的人口按士、农、工、商来划分。其实中国社会的阶层是多元的,并非绝对分隔和对立,阶层之间是流动的,这种流动可能是向上的,也可能是向下的,其中教育和财富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王笛《碌碌有为》
在前现代的中国,人口的大量增长势必会导致农民的生活日益无法保障,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矛盾激化,最终导致大规模的起义。这样的史实对于时人而言是无意识和无法控制的,但对中国人口史的研究,则有着非常好的启示作用。
——王笛《碌碌有为》
祖庙可以被看成宗族共同体,所有的活动都强调子孙对祖先的责任,以祖庙为纽带,远迁他乡的移民后代仍然承担对于原乡远祖的“责任”,这种基于血缘责任的文化传统即使到今天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王笛《碌碌有为》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 转
取 消